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被譽為蘇州市“改革開放的亮點”和“現代化城市的一張名片”。
在9月初召開的第十次中新協調理事會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高度評價蘇州工業園區近年所取得的成就,認為“園區無論是經濟總量、增長速度,還是發展水平,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園區加快轉型優化提升步伐,實施了國際化、信息化、人才強區、區域協調“四大戰略”,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推動園區實現新的跨越,成為國內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
近年來,園區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聚焦力度,整合各類資源,重點突破科技招商,大力完善區域政策環境,著重培育亮點企業,全力以赴推進科技創新跨越發展,自主創新成為支撐和引領區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
在中新合作雙方共同努力下,蘇州工業園區建區14年來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超過30%,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超1027億元。
去年召開的第九次中新協調理事會,提出把園區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現代物流、環境生態、服務外包四個示范區的發展目標之后,園區堅持“轉型、優化、提升、創新”的發展方針,更加注重資源集約利用,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創新,更加注重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呈現出集群式、基地化發展趨勢,先后建成9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形成了以集成電路、光電、航空及汽車零部件、軟件動漫、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集成電路產業是園區的龍頭產業,已擁有從IC設計、芯片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產值占全國IC產值的18%,成為國內僅次于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近期引進的12英寸晶圓項目,將進一步奠定園區在全國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先地位。
光電產業是園區的優勢產業,引進了三星、日立等知名企業以及數百家原材料供應商,形成由原材料、液晶面板到最終產品的完整產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去年產業銷售額達440億元,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基地之一。
航空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吸引了美西航空、新宇航空、金龍客車等知名企業與研發機構100余家,大型客車產能居全國前三。
目前,全區聚集了各類軟件企業35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12家,預計今年軟件產業產值將突破140億元。從事軟件外包業務的企業30余家,有5家進入江蘇軟件外包前10強,2家躋身中國軟件外包出口20強;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集聚了40余家動畫制作、游戲、數字特效企業,20余部原創動畫影視片在制作過程中,今年原創動畫影視片總時長預計將超過8000分鐘。
生物醫藥產業在園區有雄厚的基礎,現有企業120余家,去年產值80億元,占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的40%。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迅速,去年達到1572億元,增長30%。今年1—8月,園區成功引進了包括神州數碼等重大項目在內的369個高科技項目;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274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2.2%。
未來三至五年內,園區將按照“調高、調軟、調輕”的思路,堅持走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產業發展之路,聚焦大項目,扶持大產業,抓緊引進培育形成一批基地化、產業鏈、集群式、地標型大企業、大項目,力爭在龍頭產業、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培育出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更多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新興產業集群,形成10家左右投資十億美元以上的旗艦項目、10家產值超百億元的規模企業,培育出一批代表園區品牌和形象的“頂天立地”企業。
園區正在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從“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從“園區制造”向“園區創造”轉型。
從筑巢引鳳到亮點聚焦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近年已從“筑巢引鳳”向亮點聚焦深化,科技創新成為引領園區新一輪發展的核心要素。
創新載體建設更趨完善,專業化特色逐步顯現。園區重點打造了國際科技園、中新科技城、生物納米園、創意產業園等智力經濟新亮點,科技創新載體面積達200萬平方米。
蘇州國際科技園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軟件園、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和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試點基地。總規劃建筑面積達108萬平方米,分5期建設。1至4期已全部交付使用。
以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和數碼娛樂為特色產業,國際科技園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創業載體,廣攬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在培育和完善創業服務體系上狠下工夫,已累計注冊IC設計、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645家,吸納就業人數15000多人。
科技園成為創業企業和創業人才高度集聚的現代化國際研發社區,集聚了蘇州地區60%的軟件開發企業、90%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江蘇省65%的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試點企業;銷售額超千萬美元企業達到5家;經認定的省軟件企業累計已達120家,省認定軟件產品458個,通過CMM認定的軟件企業18家。涌現出了浩辰科技等一批在全國同行業位居前列的龍頭企業和行業冠軍。
生物納米科技園是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科技、納米產業發展的國際化創新基地,也是江蘇省首個獲得省級認定的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在納微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江必旺博士介紹:“以前納米微球技術由日本等國家長期壟斷,龐大的市場被老外瓜分。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出口到海外。”
今年以來,一批像納微科技這樣的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企業扎堆涌進生物納米園,入駐企業已由年初的20家激增到80多家。未來5年內,力爭建立3個具有世界水平的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國際聯合重點實驗室、3家國際化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形成年產值超100億元的納米技術產業集群。
創意泵站是園區經濟成功轉型的一個亮麗縮影,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國家動畫產業基地之一。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創意泵站內已經聚集了一批如蝸牛電子、宏廣動畫、鴻揚卡通、漢文動畫等30多家頗具實力的動漫游戲企業。
園區科技創新企業發展迅速的一個秘訣是,這里搭建了日趨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政府出資興建的非盈利性機構,服務平臺體系有效整合了資源,為園內企業提供了非盈利性的技術支撐服務,大大縮短了企業的創業期和孵化期。
SaaS作為一種新型軟件服務形式,正在全球興起。今年,園區全面啟動了國內首個與微軟合作的SaaS產業化開發平臺,利用國際科技園先進的硬件設施和網絡環境,為企業提供良好的運營環境和條件,幫助企業把發明和成果盡快形成SaaS軟件進入市場,推動新興SaaS軟件創業企業成長。國際科技園因此成為全國唯一榮獲微軟“創新英雄”大獎的科技園區。
圍繞重點發展領域,園區近年先后建立了蘇州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蘇州市軟件測評中心、蘇州軟件園培訓中心、互聯網數據中心、納米公共技術平臺、生物醫藥公共技術平臺、動漫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10大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此外,綜合數據服務中心、科技租賃等新功能平臺正在積極籌建。
隨著各類創新主體的加速聚集,園區區域創新高地逐漸隆起,創新研發能力持續增強。現已集聚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84家、留學生創業團隊200多家、內外資研發機構128家。全區近年引進各級領軍人才41人,其中省雙創人才17人、姑蘇人才9人、園區領軍人才35人。
園區科技創新投入近年大幅增長,科技三項經費連續3年翻番,今年將超過3.8億元;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今年將達3.9%。今年1—8月,區內企業已獲得各類上級科技撥款近億元。
截至目前,園區共推動實施各類科技項目601項。其中,科技部及火炬中心的重點科技計劃117項,爭取國家和省市科技撥款近6億元,園區配套經費近3.9億元。一批包括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等在內的國家級重點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自主創新亮點加速凸現。蘇大維格、寶時得、浩辰、金龍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涌現出一批通過自主創新顯著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引領區域科技創新的新典型。
蘇州浩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國產CAD技術的首批探索者,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浩辰ICAD平臺系列軟件,已應用于重大的國家建設項目和民用工程建設。
浩辰ICAD平臺軟件一經問世,就打破了全球老大———美國AutoCAD對中國近500億市場空間的壟斷,為中國的軟件用戶實施正版采購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性價比更高的CAD平臺軟件。目前,該公司出品的設計軟件已經占到國產同類軟件市場的50%%以上。
園區依托區域良好的產業基礎、完善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拓展科技合作渠道與領域,大力促進高端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及人才向園區集聚。先后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開展科技合作項目90多項,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建設重點實驗室20余家,組建開發能力較強的緊密型產學研合作體近20家。
由中科院、江蘇省和蘇州市共建的中科院納米技術與仿生材料研究所已掛牌運作,實現了蘇州前沿發展領域國家級獨立研究機構零的突破,將在園區創建中國最大的納米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基地。
誘人的創新創業環境
“科技跨越計劃”是園區近年實施的重點,包括科技創新投入大跨越、科技創新主體大跨越、科技創新人才大跨越、科技創新成果大跨越“四大跨越”。同時制定出臺了“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和“風險投資跟進補貼辦法”等一系列促進政策和扶持措施,使區域創新創業環境優上加優。
園區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進步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人才服務、技術研發、產業促進、科技服務、知識產權等五大政策扶持體系。在全國率先開展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試點,118家企業通過認定。
以創投集團為核心,園區積極構筑覆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集創業投資、產業投資、融資擔保為一體的自主創新金融支持體系,設立總額為100億元的“中新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創業企業統貸平臺,成立每年1億元的“風險創投跟進投資與風險補貼基金”,已聚集各類創投機構54家,區域風險資金規模達150億元。
蘇州創投集團是一家擁有數個全國第一的創投企業:國內第一個非法人制的中外合作創業投資基金、第一個專業化的種子期投資基金、第一個按市場化運作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集團管理的資產和基金規模近80億元,資產規模和投資能力位居國內創投公司前列。
在創新企業發展過程中,創投資金如及時雨般解除其成長的煩惱。網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和艾諾通信(蘇州)有限責任公司都是入駐園區一年多的新興科技企業,其產品都擁有著國內國際先進技術。兩位入選江蘇省創業創新人才的公司老總說,企業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地起步,蘇州創投的資金注入是很大的幫助。
如今,蘇州創投集團可以投資創新企業成長過程的各個階段,分別投資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的企業,另外還設有一家專門投資于創投基金的“母基金”以及一家擔保公司。已投資的項目集中于半導體、IT服務外包、生物醫藥、通信、軟件等高科技行業。
9月17日,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參觀考察蘇州創業投資集團時,對國有創投企業堅持市場化發展的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創投集團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以“科技跨越計劃”為抓手,加快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項目,提升區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去年園區推出“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取得了轟動效應。
為了讓科技成果盡快產業化,園區對科技領軍型人才或團隊及其創業項目給予最大可能的支持,單個項目有機會獲得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100萬元2年期優惠利率貸款、500萬元種子期風險投資、100萬元購房補貼以及流動資金貸款擔保等資金支持,最多可超過1000萬元。去年,園區向首屆15名科技領軍人才和他們負責的科技型項目注入資金1.2億元,今年計劃再引進500個各類創新創業項目。
園區把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作為凸顯自主創新亮點的主陣地,按照“集中資源、集聚科教、集約利用、集群發展”的要求,有效整合資金、技術、院校、人才、載體、平臺等創新要素,努力促進“官產學研資介”的通力合作,將目光瞄準世界前沿領域和科技領軍人才,著力打造成為高水平研發、高技術產業、高素質人才的集聚之地和園區科技創新示范區的核心亮點區域。
9月6日上午,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正式入駐獨墅湖高教區,主要負責該校在蘇州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孵化工作和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的引進、組建與管理工作等,這是科教創新區入駐的第10所高等院校。
目前,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聚集了中國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大等10所全國知名大學的研究院,每年培養本科以上人才達2萬名。
在商務部對2007年全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園區經商務部認定的培訓機構就達31家,數量已躍居全國各開發區首位。
2007年,園區引進的碩士以上人才在原有高平臺基礎上增長了57%,大專以上人才總量名列全國所有開發區首位。昔日的人才洼地,正逐漸向人才高地演變,人才正成為園區的活力之源。
園區下一步的科技創新目標是:以建設全國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園區為主線,以南部科教創新區為主陣地,以科技創新企業為主體,以“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為主抓手,加快實現從“耗能產業”向“智能產業”、從“園區制造”向“園區創造”、從“勞力經濟”向“智力經濟”的轉變,力爭率先成為國家創新基地,到2010年左右,將園區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園區和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生態型、創新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