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此輪調整的沖擊,我們必須明確金融已成為國際利益調整的主要渠道,明確全球利益調整具有中長期性,必須實施金融大發展戰略,拋棄傳統的“重實體、輕金融”的發展思路,采用“重金融、重實體”的雙重發展戰略。金融大發展戰略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在國內金融市場不可能完全開放的條件下,要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實施中國金融局部“大推進”發展戰略。二是要明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加工制造業仍是促進中國經濟與就業增長的重要部門,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促進加工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擴大內部需求。
1、重新審視已有的金融“漸進”開放戰略,傳統的按照產品渠道開放的金融“漸進”開放戰略已經走到了極限,必須用區域金融“大推進”戰略替代原有的金融產品“漸進”開放戰略,以形成局部經濟體中市場化的金融資產價格來為整個經濟體提供可用的參照系。
單純依靠產品開放的“漸進”模式無法形成全局性的資產定價機制,反而會扭曲資金價格。要形成市場化的資金價格,必須實行局部金融“大推進”發展戰略,在一個區域內實行完整的“試點”改革,而不是采取傳統的產品分割的辦法來進行試點改革。一個辦法是實行“港深”金融一體化發展戰略。允許人民幣和港幣在香港和深圳之間自由兌換,一方面可以解決國際資本的流入流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市場化的匯率水平。只有在一個重要的經濟局部區域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和匯率水平之后,才可能為內地的市場利率和匯率水平提供一個有用的參照系。
為了擴大“港深”一體化對內地金融市場與經濟的輻射作用,應在內地發展“金融特區”,如天津的“濱海金融特區”,為“港深”金融一體化向內地的輻射提供通道,這樣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形成市場化的匯率水平和利率水平。
2、重新定位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以“硬堵”的方式割斷國內外資本市場的聯系將不復存在。重點是加強審慎監管,在對現有各種資本流動渠道進行調查和梳理的基礎上,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對經常項與資本項下的各種資本流動渠道進行有選擇的事后認可、調整和再管制。與此同時,要依據時機加速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培養企業利用金融工具對沖風險的能力。
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靠傳統“硬堵”的思路已經不能解決問題,這意味著一些額度管制方法(如QFII額度限制)已經失效。依照發達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經驗,金融開放更多的是對金融市場微觀行為的一種事后認可。中國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在對現有各種資本流動渠道進行調查和梳理的基礎上,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對經常項與資本項下的各種資本流動渠道進行有選擇的事后認可、調整和再管制。通過一些措施在提高名義金融開放度的同時降低實際金融開放度,縮小名義與實際開放度之間的差異,提高跨境資金流動的可觀察性和可控性,避免跨境資本流動對國內金融深化所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的沖擊。
在加強審慎監管的同時,必須推進金融創新,培養企業利用金融工具防范價格風險。在目前國內不可能大規模實施金融衍生工具創新的背景下,要有效利用明年即將運營的香港商品期貨交易所,開發人民幣計價的大宗產品期貨,使產品的消費量和定價權逐步匹配,以降低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企業的沖擊。
3、進一步使用國家主權資金來參與和穩定國際金融市場,并通過區域性的貨幣合作,增加中國經濟對美元貨幣體系沖擊的彈性。
4、宏觀政策要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要使用金融政策與其他政策的組合來降低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的風險。對于股市,要防止價格進一步下跌;對于房地產市場,在投資增長和銷售降低的條件下,要密切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
在當前特定的形勢下,宏觀政策要關注資產價格的大幅度變化。對于股票市場,要通過機構投資者結構優化、再融資政策限制和“大小非”政策限制等措施恢復投資者的信心,防止股票價格進一步下跌帶來的基金流動性風險、散戶投資者的“民生”風險和國際資本“炒底”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
從房地產市場來看,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的房地產吸收了約20%的銀行信貸資金,企業財務杠桿比率高達70%。因此,關注房地產價格變化對于防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至關重要。
5、外部需求下降是挑戰更是機遇。要通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進一步融合,整合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減小外部需求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與此同時,依靠中國經濟的縱深性,通過相關的產業政策來幫助企業消化成本的上升,并達到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目的。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需要進一步融合,在基礎資源密集性行業形成更大規模經濟以加強基礎產品的“定價權”并降低成本。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要遠低于國際水平,前四大鋼鐵企業產量僅占市場的30%,而發達國家一般達到50-60%。因此,國內的資源密集型大企業存在進一步整合的空間。
6、繼續推行價格體制改革與產能限制等措施,以降低對大宗產品的國際需求,減緩由于需求因素對大宗產品價格上漲的拉力。同時也迫使資源密集型企業通過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達到促進產業升級和降低過剩生產能力的雙重目的。
首先,要進一步明確油價上漲的預期。油價上漲可以降低對石油企業的補貼,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對國外市場的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國際油價上漲的預期。
其次,進一步限制產能,降低過剩生產能力的擴大。主要是需限制出口(生產能力過剩的領域有鋼材、鋁業等),可以通過征收出口稅等辦法來降低對這些基礎產品的外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