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西藥制劑出口逆境上揚,依舊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數字顯示,我國正從單純的原料藥出口向技術含量高的制劑出口轉移,預計下半年西藥制劑出口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全年出口額仍有望保持25%以上的良好增長水平。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西藥制劑累計出口24.51萬噸,同比增長34.76%,出口總額達5.20億美元,同比增長50.94%。
長期以來,我國西藥制劑出口一直以低價競爭為主,出口價格不斷降低。進入今年,西藥制劑出口卻呈現出價格明顯上漲的局面,出口平均價為2.12美元/公斤,同比增長12%。主要原因是原料藥大幅漲價、人民幣持續升值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諸多因素導致生產成本明顯上升,部分成本被轉嫁到出口價格中。
上半年我國西藥制劑出口企業持續穩定增加,出口企業數達950家,同比增加了121家。其中,西藥制劑出口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達107家,同比增加31家。更可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生產企業努力與國際藥品GMP標準接軌,為進軍國際高端市場做準備。不少藥企正在進行或已經通過了一系列制劑出口國際市場的國際認證,今年通過國際認證的企業或許能達到20家。制劑出口除了大型國有企業華北制藥、雙鶴藥業等正在積極進行制劑產品在歐美市場的認證申報外,目前一些中小企業例如深圳高卓等也在積極開拓國際主流市場。
目前,我國西藥制劑共出口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值得關注的是,07年以來,我國在新興市場的開拓上有很好的成績,西藥制劑對阿塞拜疆、波蘭、芬蘭、塔吉克斯坦等新興國的出口增長強勁,前景光明。
在國內市場方面,西藥制劑行業面臨新“醫改”帶來的市場擴容和需求快速擴大的機遇而直接受益。部分優勢企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可望構成企業成長的動力和方向。上市公司中,紫光古漢、上海醫藥等均可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