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生活在永平縣龍門鄉只有10多戶人的一個小山村,那時村里沒有通電,每到夜晚來臨,家家戶戶都點煤油燈。每天晚上,我和哥哥就借著昏暗的燈光做作業,有時作業沒寫完,眼睛已被煤油煙熏得受不了,鼻孔里全是油煙灰。當時,我特別羨慕城里的孩子,如果能像他們一樣,坐在電燈下做作業,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講起30年前的這段經歷,李玉河有些心酸。
李玉河告訴記者,隨著大理供電能力的提高,居家生活條件和質量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今,油燈成為了遙遠的記憶,城市里各種霓虹燈爭奇斗艷,新興的太陽能路燈發出耀眼的光。家里電冰箱、電飯煲、消毒柜、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樣樣俱全,電力的發展給一家人的生活帶來了蓬勃生機。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州電力經歷了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電網結構建設趨于合理,電力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電力的蓬勃發展,加速了我州“工業強州”戰略的進程,不斷為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充電”。
改革開放以后,全州電力事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在全州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理供電局加強了對西洱河電廠的籌備和管理,通過電力建設者的艱苦奮斗,1979年至1980年,西洱河二級和一級電站相繼竣工投產;1987年三級電站投產,至此西洱河四座梯級電站全部建成投產,總裝機容量達25.5萬千瓦。
與此同時,我州實行多渠道、多層次辦電的方針,先后投資4581.69萬元,建成劍川米子坪電站、永平沘江電站等一批中小電站。此外,集體電站、個體電站、鄉村電站也如雨后春筍,星羅棋布?!笆濉逼陂g,由大理供電局負責管理和施工的裝機容量達2.5萬千瓦的鶴慶金河電站和裝機容量達2.5萬千瓦的鶴慶燕子崖電站相繼投產發電;隨著2005年大理500千伏變電站的建成投產,大理地區的電網跨入了超高壓、大電網的時代,大理不僅成為滇西的中心城市,而且還成為滇西的電網中心;2006年,全州每個縣都有了一座110千伏的變電站,60%的鄉鎮都有了35千伏的變電站;鄉鎮和行政村通電率達100%,戶通電率達96.6%。據統計,大理供電局1971年至1981年,發電量是254213萬千瓦時,2002年至2007年發電量是386805萬千瓦時,1978年年售電量是12251.15千瓦時,2007年售電量突破20億千瓦時大關,大理供電局邁入了大型供電企業行列。
改革開放30年來,大理供電局堅持“對云南電網公司負責,為大理白州服務”的宗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全力搞好電力供應,著眼滇西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不僅圓滿完成了各個歷史階段確立的目標和任務,而且實現由成立時的發電企業逐步向電網企業的轉變,所轄電網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建廠初期僅有變電容量為2萬千伏安的下關110千伏天井山變電站1座,西洱河四個梯級電站裝機容量25.5萬千瓦的經營規模,滇西地區僅有1條220千伏線路與省網相連接的電網結構,發展到如今所轄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3座,總變裝容量達366.2萬千伏安,年售電量突破20億千瓦時的大型企業;建成了以500千伏為中心,220千伏為骨干,110千伏為主體并覆蓋全州12個縣(市)的供電網絡,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大理州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隨著滇西中心城市的建設和大理州“工業強州”戰略的不斷推進,電力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在州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全州電網建設進入了跨越式大發展的新時期。大理供電局順利實施了一、二期農網改造和城網改造工程。同時通過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全州12個縣市已全部實現了縣鄉一體化的農電管理體制。通過推行“五統一”、“四到戶”的農村電力營銷管理和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用電,減輕了農民用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