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研討會是由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府共同主辦,主題是“多層次生態修復、生態文明:技術、產業與村鎮發展”,下設四個專題“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模式與典型技術”、“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與示范工程”、“產業轉型與生態產業孵化”、“生態文明與村鎮生態建設”。
“生態修復是一項公益性較強的事業,幾年來門頭溝區的主要模式是以政府為主導,各研究機構、相關企業參與,這種模式在起步階段作用相對明顯;但我們也在逐漸探索生態修復、生態建設的社會化運作模式,目的是實現生態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生態修復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動。” 該區區長劉云廣定義本屆研討會主要工作時說。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由生態修復擴展到生態文明,研討的內容也由生態修復技術、生態修復工程向生態產業開發和生態城建設發展方面延伸。特別參會人員在政府和學術機構之外,還邀請國內外數十家生態修復企業參加,將分組對生態產業進行研討和交流。其目的就在于探索生態修復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工作,加強生態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早在2005年,該區就被北京市科委確立為“北京市生態修復科技試驗區”;2007年,該區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國家生態修復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并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召開了兩屆“生態修復國際研討會”。這些都標志著該區的生態修復、生態建設工作已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支持和參與。
目前,該區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高校合作,采用掛網噴附、保育基培養、無土碎石邊坡灌漿等20多項先進技術手段,重點對煤礦廢棄地、采石場、舊灰窯、砂石坑、邊坡、濕地等六大區域實施了生態修復科技示范工程,修復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修復后的山體和廢棄礦山被建成休閑公園和特色種、養殖基地等,力爭做到修復與再利用的結合。如今,該區實施了廢棄石灰礦修復的典型——潭柘寺灰窯遺址公園、采砂廢棄地修復的典型——永定大砂坑生態修復工程、廢棄采石場修復的典型——妙峰山鎮采石場生態修復工程、廢棄煤礦修復的典型——改造廢棄礦洞進行蘑菇養殖、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典型——王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公路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對109國道、百花山景區公路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使生態環境得到了良好的治理。
在本屆研討會上,北京市門頭溝區將進一步規劃國家生態修復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建設,將示范基地從概念落實到實體,同時,將按照“1所6園”的規劃模式進行建設,使之成為北京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山區發展典型樣板。
注:“1所6園”是指:山區發展研究所、新型產業示范園、生態修復示范園、旅游發展示范園、現代農業示范園、生態涵養示范園、新型能源示范園,他們的功能各有特色同時又形成互補,從科研管理、技術研發、生態涵養到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山區特色產業培育、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的發展等,著力探索一條生態與產業并重、環境與經濟和諧的科學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