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亞洲石腦油價格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的影響,亞洲地區的乙烯價格在近幾周來出現了深幅下跌。同時乙烯生產商還正面臨著下游需求疲軟的壓力。
受經濟前景惡化的影響,乙烯衍生物的市場需求疲軟。亞洲地區一些乙烯生產商已經削減了裂解裝置的開工率,同時正在通過降低價格的方式出售乙烯船貨,以消化庫存。
中石化旗下子公司上海石化公司旗下一套45萬噸/年的聚乙烯(PE)裝置在整個10月份將維持60%的低開工率水平。此外公司的一套23萬噸/年乙二醇(EG)裝置因盈利不佳而被迫關閉。中國臺灣地區,中國人造纖維公司位于高雄的一條7.5萬噸/年的EG生產線可能關閉至今年底,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疲軟以及裝置檢修;臺灣東聯化學公司自今年7月份起已將位于臺灣林園的一套25萬噸/年的EG裝置的開工率削減至低于50%;臺灣苯乙烯單體(SM)公司和國喬石化公司位于高雄的34萬噸/年和33萬噸/年的苯乙烯裝置當前的開工率均維持在65%的低位。此外,臺灣中油公司已經推遲了林園石腦油裂解裝置的重啟時間,臺塑石化公司和新加坡石化公司位于臺灣麥寮和新加坡裕廊島的裂解裝置也降低了開工率。
日本旭化成公司旗下子公司旭化成化學公司位于日本水島的一套32萬噸/年的2號苯乙烯裝置當前的開工率削減至75%。韓國的乙烯產量也正在削減之中。仁川石腦油裂解中心位于韓國麗水的3套裂解裝置開工率將從當前的90%~95%進一步削減至80%。韓國石化工業公司計劃在近日將位于韓國昂山的一套46萬噸/年的裂解裝置的開工率削減10%。亞洲其他地區的乙烯生產商也正在苦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