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風暴的陰影下,國際國內各類商品期貨現貨市場行情持續趨冷,棉花的行情也自然難逃厄運。進入10月份,國際國內棉花市場行情持續下跌,川、渝紡企基本不參與期貨的炒買炒賣,但也因行情巨變而不敢存棉,在購棉批量批次及質量上均持謹慎態度。據相關紡企反映,近期3級棉花送貨到廠為1.2萬元/噸,2級棉購進價為1.26萬元/噸。和上月末比較,下跌1000元/噸左右;較上年同期下跌2000元/噸左右。
滌短行情的命運更慘。川、渝地區10月末滌短主流價為8100-8500元/噸左右,較上月末下跌3300元/噸,平均每周下跌近660多元;較去年同期下跌3600元/噸。據樂山裕川紡織公司老總陳文川介紹,他目前“在機上的滌短是8800元/噸,但市面上滌短已經跌過8200元/噸了,產品出來只有虧啊。”
原料行情的暴跌讓紡企始料不及,損失很大。在原料行情的大幅波動中,精明的原料商采取代銷方式避免了降價損失,獲取一點代理的利潤。而生產廠家和紡企卻都會損失不小。棉花、滌短的行情一下跌,客戶就會要求產品降價,紡企庫存的原料,紗、布和機上的在壓制品則馬上會貶值,而原料行情上漲時,在如今的買方市場上,上調產品售價則是相當困難,一般會在持續一段時間后才可能逐漸上調。
十月份本是紡織行業的傳統旺季,今年的棉企和紡企也都曾盼望十月份能有一個好的行情轉折。但事與愿違,盡管政府出臺多項救市措施。紡織行業卻感覺愈過愈艱難。令川、渝紡企更難解的是,本月紗、布的產銷并不是太困難,但價格為何卻是一跌再跌。
在棉花、滌短價格一再大跌的壓力下,本月遂寧華潤錦華、廣元偉華、仁壽金利、成都錦合、成都康寶興、綿陽紡織和四川亞鑫公司等紡企大面積調整了品種和報價,隆昌華隆、江油俊華、遂寧南華和青神華明等紡企也調整了部分品種的報價水平。本月棉紗6個代表品種報價與上月末相比較:OE10支紗報價下調200元/噸,報價水平為1.40萬元;21支純棉筒紗報價最高下調700元/噸,報價水平為1.80萬元/噸左右,32支純棉筒紗下調報價300-1000元/噸,其中普通32支報價水平為1.95萬元/噸左右,高配棉32支為2萬元/噸左右;40支純棉筒紗部分紡企報價下調400-1000元/噸,報價水平為2.05-2.08萬元/噸,高配棉40支為2.10萬元/噸;60支精梳純棉筒紗報價下調4500元/噸,報價水平為2.85萬元/噸;T65/C3545支滌棉筒紗報價下迢調500元/噸,報價水平為1.83萬元/噸。
棉布方面報價調整不大,在本月6個坯布代表品種報價和上月末比較:20×16128×6063”純棉紗卡、45×45110×7663”滌棉府綢、32×3268×6850”純棉平布與上月持平;40×40133×7263”純棉府綢部分紡企下調0.10元/米;整體報價水平較上月降0.10元;21×21108×5863”滌棉紗卡報價下調0.05元/米,整體報價水平(大化纖)產品6.55元/米左右,中化纖產品6.00元/米左右;20×16120×6063”滌棉紗卡,部分企業下調0.05元/米,整體報價水平為大化纖產品7.85元/米左右,中化纖產品報價7.35-7.40元/米。
近期紡織行情的大幅下滑,國際性的經濟衰退,消費萎縮的作用不可小視。
錦合紡織老總鄭三映剛從臺灣考察回來,據他介紹,“國際需求衰退,紡織首當其沖,臺灣紡織業比內地更為惱火。”川、渝紡企老板普遍是從經營紡織品走過來的,對市場變化較為敏感。由于較難得到銀行貸款支持,所以大都是以求穩為重。據各會員紡企反映,川、渝各紡企主要市場是內需部分,外貿依存度相對較小,近期生產基本正常,且產銷能基本平衡。川、渝地區人口眾多,消費層次拉得較寬。盡力做好這個市場,熬過生存這一關后,將來會有發展壯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