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宣布,自2009年1月1日起將不再實行輸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及許可證管理和輸歐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管理。這意味著從明年起,中國紡織品出口將不再受配額的限制。但業內對此反應冷淡。浙江輕紡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張衛鋒認為,近期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削弱了美國的支付能力,即使取消配額限制,也難以改變出口下滑的趨勢。
在短期內,商務部就先后作出了兩項針對紡織品出口的政策,從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從2009年1月1日起取消紡織品配額限制。這些措施的出臺“促出口、保增長”的意味十分明顯。不過,總體而言,這些利好政策所能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當前我國紡織品等產品出口下滑和經濟增長趨緩的趨勢已經確立,即將上調出口退稅或取消配額限制也難以逆轉。
眾所周知,由于美國次貸危機由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美國紡織品消費開始下降,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紡織品對美出口。目前,我國紡織品在美市場所占比重接近30%,而美國服裝產品需求的下滑直接影響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據有關統計數字顯示,2008年上半年,美國從全球進口服裝329.97億美元,下降13.89億美元,降幅為4.04%;其中有5.83億美元的減少額來自中國市場,占比高達41.97%。
雖然我國取消出口配額將增加輸美紡織品的數量,但紡織品出口企業依舊可能遭遇美國貿易壁壘的限制。進一步推斷,美國的各種非關稅壁壘、反傾銷和區域性貿易聯盟體制等多種貿易保護手段,可能阻撓著我國紡織行業的正常發展和出口。特別是隨著2008年底中美紡織品協議陸續到期,我國紡織品出口將可能再次造成量增價減的混亂局面,且這一局面至少在未來一至兩年內還將持續下去,美方很可能會利用特保、反傾銷等手段對我國實施限制。
例如美國除了可以使用《反傾銷法》和“201條款”對我國紡織品采取限制措施外,還可以訴之于只針對我國企業的“特別保障措施”。據了解,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中美簽署的一項特殊的紡織品保護協議,2007年11月,美國政府就根據該協議,以“干擾市場”為由,宣布針對中國產針織布、胸罩和袍服三類產品實施特別限制措施。
今年以來,美國對紡織品服裝進口的門檻也在不斷提高。繼2007年玩具召回事件后,美國近來頻頻對中方紡織品服裝使用召回機制。僅今年上半年,美國就通過其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了12起關于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召回通報。在新的形勢下,單純就美國市場來看,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市場進入衰退,勢必會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那么我國輸美紡織品便會一方面面臨著美市場萎縮的威脅,另一方面也要面臨貿易救濟措施的威脅。
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表示,為防止我國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美國有可能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或技術壁壘對我國企業設置障礙,目前已開始有這種苗頭。根據目前得到的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的紡織出口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下降,以后會有什么變化還需觀察,但如果美國仍以“數量激增”為理由來請求限制,對美出口數量減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其實,盡管美國標榜自己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貿易完全實行自由化,但所謂的貿易自由化并非完全自由,這些年,我國企業的對美出口仍然受到許多非關稅貿易壁壘,比如反傾銷、反補貼等的限制。
因此,即使我國取消出口配額限制,紡織企業也要注意市場多元化,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美國市場上。筆者認為,在美國消費減弱以及市場風險加大情況下,紡織企業不要硬跟美國企業做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取消紡織品出口配額后,將所有企業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看起來是公平的,但事實上大小企業在經營成本上是不對等的。這樣,一些小企業可能以較低報價爭取美國的訂單,從而來攪亂市場,業界專家對此心存隱憂,因此,有專家建議,紡織品出口企業應防止低價競爭,行業內要心齊,不能互相壓價打價格戰,這種惡性競爭吃虧的最終還是企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