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眾多海外機構對石化行業景氣周期預測產生了很大分歧,有觀點認為受中東地區新建石化裝置的影響,今年全球石化景氣周期將結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H股中的中國石化、上海石化、鎮海煉化等石化股股價近日持續走低,當前石化周期的討論已經成為投資者對該行業股票取舍的重要原因。
由于石化裝置具有規模大,資金投入多,建設周期長的特點,裝置的建設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全球幾大公司中,單一裝置產能大、建設周期長使行業總產量呈階梯式增長,每當有新裝置投產時,產量大增,出現供大于求,以后隨著需求增長,產能基本不變的情況延續,又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受新增裝置影響,石化行業需求和產能增長經常出現背離并不斷地進行周期性運動。2006年以后,世界石化新裝置的預期主要來自沙特和伊朗等中東地區,因此許多業內人士稱,中東地區新增石化裝置將使世界石化工業在2006年進入轉折點。筆者則認為,中東地區的石化發展在2008年以前不會影響世界石化周期的變化,故世界石化景氣周期將比多數業界專家預期的要長,至少可到2008年。
上大下小格局短期難改
目前,中東地區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65.4%,在中東產油國中,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三國儲量占世界總量的近50%,可見中東在行業上游―石油勘探開發方面為名符其實的龍頭老大。但在行業下游方面,中東僅僅以7.8億噸的石化總產量占據世界石化份額的5%,遠不如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占據石化份額多,雖然中東有著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優勢,完全可憑借上游優勢發展下游,但由于石化裝置建設周期長,加之世界先進石化裝置的生產多數被美國壟斷,短期內中東國家難改上大下小的石油化工格局,因此,中東地區對世界石化行業的景氣周期影響在近兩年內仍將有限。
未來10年市場份額將提高
近日,伊朗石油部副部長奈莫特扎德在第七屆國際石化論壇上表示:在10年內,中東在世界石化產量當中(包括基礎材料、熱塑料、橡膠、芳烴和肥料方面)將占據14%的份額,這是根據世界3.4%的消費增長率計算出來的。伊朗在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已設定乙烯產量600萬噸、丙烯產量90萬噸、聚乙烯和聚丙烯產量300萬噸、乙二醇產量300萬噸、甲醇500萬噸、尿素300萬噸的目標。伊朗國家石化公司目前還簽訂了三個HD、尿素和氨水的聯合生產合同。另外,伊朗還投資大約8億美元在南帕斯特別能源區建立油罐、投資3億美元在阿曼的EDC生產裝置。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中東石化格局的增長必須建立在廢除貿易壁壘的基礎上,如果中東石化行業要維持對西方的競爭力,就要廢除嚴格的貿易政策,去除有害的官僚作風,在研究開發上投資,以有所創新,而不是購買現成的技術。為了與殼牌、BP、埃克森美孚等全球大公司競爭,中東的石化生產商大都應該換換腦筋,最大的問題是去除影響中東公司之間關系的“不信任和猜疑”。
行業景氣周期將延長
由于石化裝置建設周期長,加之世界先進石化裝置的生產多數被美國所壟斷,即便是有先天優勢的中東地區,石化格局從占世界5%份額到14%份額也要用10年時間,也就是平均每年增加0.9%的世界份額,這種變化帶來的石化產品供應量的增長會不會引起世界石化格局整體供求關系發生逆轉,進而使世界石化周期發生改變呢?
其實通過計算,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很簡單:由于2005至2007的三年間,中東地區占世界石化份額的增長可從5%提高到7.7%,也就是增長了2.7%的份額。我們設世界石化總量為100個單位,中東地區2.7%的增長能夠帶來的石化產品供應量的增長為100×0.05×0.027=0.135個單位。
由于美國占世界石化總需求的25%左右,未來三年美國GDP增長一般預計在3-4%,我們取下限3%計算,美國石化產品需求增長為100×0.25×0.03=0.75個單位,已遠大于未來三年中東地區石化產品供應量的增長。又由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為4.2%,明、后兩年也會保持4%左右的經濟增長,因此我們計算中取的美國3%的下限增長是低于全球水平的。事實上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一般要高于發達國家,作為第一發達國家的美國石化產品需求增長絕對量肯定小于全球石化產品需求總增長量,未來三年中東地區總石化供應量的增長既然小于美國總需求的增長,也就更遠遠小于世界石化總需求的增長。因此,說中東石化裝置的增長會在2006年導致世界石化供需格局的改變是沒有根據的,但由于對未來三年以后的世界經濟預測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只能判斷世界石化景氣周期至少可運行至2008年。
高油價構成支撐
能夠改變石化行業運行周期的因素除整體供求格局的變化外,國際油價在高位運行也至關重要。歷史數據表明,高位運行的國際油價往往伴隨著整個石化行業的高增長,而國際油價在低位運行時整個世界石化景氣度會處于低迷狀態。我們預計,未來3-5年國際油價將會持續在高位運行,故世界石化景氣周期至少可運行至2008年。
首先是石油資源因素導致價格長期趨勢向上。目前世界已探明的原油剩余可采儲量大約可用50~60年。正是由于石油資源的稀缺性使得國際油價整體上呈現長期上升的態勢。其次是遠期供不應求預期明顯。由于埋藏較淺的低成本油田現在基本上都已被發現,而埋藏極深的油田即便是未來被發現,因成本原因也不可能大量增產,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并隨后出現逐年遞減的現象。在石油產量遞減之后,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全球用油量在目前約300億桶/年的基礎上會不斷上升。正是這種預期迫使國際油價近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上一個臺階。與此同時,世界石油需求卻在呈現大幅增加態勢。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發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預測報告顯示,世界石油需求未來幾年將大幅度增長,世界石油需求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過2%。資料還顯示,未來幾年全球煉油加工量和開工率會繼續保持較好的上升態勢,故未來3-5年世界石油需求仍會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
信息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