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2年5月10日
4月18日下午,27名年輕干部人選來到中共南寧市委常委會議現場,分別進行了1分鐘的自我陳述。隨后,南寧市委常委們以無記名差額票決方式選出了18名副處級擬任人選。
差額選拔年輕干部,是南寧市探索年輕干部科學選拔方式的一次具體實踐,也是我國深化青年人才培養選拔制度改革的一個生動寫照。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黨的未來和希望。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積極穩妥推進制度創新,青年人才培養選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注重頂層設計
始終把培養選拔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力度”。針對這一要求,在鼓勵基層繼續探索創新的同時,中央堅持戰略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將青年人才培養選拔作為一項事關長遠的戰略舉措抓實抓好。
后備干部工作是培養選拔年輕干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2009年2月,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中長期規劃。
《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突出科學性,根據干部隊伍任職年齡合理結構科學配備要求,實行復式年齡結構和老中青梯次配備,最大限度調動不同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同時,強調戰略性,既滿足近期領導班子建設需要,又滿足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領導班子建設需要。《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的制定印發,對統籌推進全國后備干部的培養、選拔、管理和使用工作,起到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作用。
按照《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組織實施各級后備干部集中調整工作,全國31個省區市建立起了近3萬人的地廳級、30余萬人的縣處級后備干部隊伍,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領導班子建設需要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儲備。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青年人才是人才資源中最富有潛力和活力的部分。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從“青年英才開發計劃”到“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從“青年千人計劃”到“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在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當中,青年人才培養始終擺在突出位置。
據統計,2008年以來,全國累計有200多萬名高校畢業生報名應聘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成為基層干部隊伍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的重要來源;2009年以來,各省區市、地市以上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超過2萬名,其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樹立基層導向
用制度推動青年人才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
長期以來,許多青年人從大學門直接進機關門,沒有經歷過基層艱苦工作的磨煉,缺少對普通群眾生活的切身體驗。干部的來源結構、經歷結構方面,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根據中央要求,中組部制定印發了中青年干部培養鍛煉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包括中青年干部黨性鍛煉、基層鍛煉等多項措施。其中,“雙向交流任職”是重要一項。
2010年和2011年,按照對口交流、出一進一、平級調動、差額擇優等原則,中組部先后組織了兩批共178名中央國家機關與省區市中青年干部雙向交流任職。集中組織如此數量的中央和國家機關與地方干部雙向交流,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探索。
這一制度創新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東、四川、重慶等省區市也紛紛開展了領導機關與基層干部的交流工作。
“雙向交流任職”制度僅僅是一個縮影。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深化制度改革,把基層和生產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年輕干部的基礎陣地,建立來自基層和生產一線的黨政干部培養選拔機制,使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環。
——建立面向基層一線錄用公務員制度,中央和省級機關逐步減少直接從應屆高校畢業生中招錄公務員的比例,重點從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中選錄公務員;
——創建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制度,全國現有大學生村官23萬名,其中8.2萬名進入村“兩委”班子,3100多人走上鄉鎮領導干部崗位,531人被列為縣級后備干部;
——完善選調生制度,每年從重點高校選調近萬名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加大培養鍛煉力度……
“引導青年人才到基層和艱苦地方建功立業,通過實踐的摸爬滾打,必然會有一大批優秀青年干部脫穎而出,這是行之有效的培養選拔體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林新奇說。
廣開納賢之路
努力形成有利于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統籌謀劃、長遠安排,從機制上推動年輕干部隊伍培養選拔工作。
——在吉林,2008年起實施了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七五工程”,年輕干部隊伍的梯次配備基本形成,一般干部、鄉科級干部和縣處級干部數量分別達到了4000名、2000名和1000名;
——在四川,2010年起大力實施年輕干部培養“雙千工程”,計劃從省市機關和縣鄉基層單位分別集中選派1000名優秀年輕干部進行雙向互派掛職;
——在湖北,2011年起實施了“年輕干部成長工程”,集中選拔一批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優秀年輕干部,擔任市縣鄉黨政班子正職或放到關鍵崗位培養鍛煉……
十七大以來,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創新年輕干部選用機制,建立完善多種競爭性選拔方式,擇優選人的視野更加開闊。
——在北京,2010年面向社會開展局處級領導職位公開選拔,加大年輕干部選拔力度,38個局級職位任職人員平均年齡41歲,186個處級職位任職人員平均年齡35.9歲;
——在廣東,2010年底采取公推遴選方式,競爭擇優選派61名處級優秀年輕干部到市、縣加強培養鍛煉,其中40歲以下的正處級干部44名、35歲以下的副處級干部17名……
從2011年開始,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陸續展開換屆工作。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抓住換屆契機,及時選拔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黨政領導班子。
——在云南,換屆中選配了132名34歲以下的縣級黨委班子成員和253名34歲以下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黨委班子成員中30歲以下有2488名,占總數的20%;
——在甘肅,張掖市在換屆中從省管、市管“80后”優秀年輕后備干部、優秀選調生和服務期滿的優秀大學生村官中,選配了85名30歲以下鄉鎮黨政領導干部……
“制度的完善是為年輕干部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的最好保證。”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說,打破論資排輩的狀況,在選拔培養年輕干部方面出臺更多制度層面的舉措,干部隊伍方能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