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專家認為,如抓住智能化發展的契機
可使我們從裝備制造業大國躋身為裝備制造業強國
變電所用上智能巡檢機器人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5月30日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規劃》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規劃》提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做大做強智能制造裝備,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規劃》對于高端裝備制造的表述再次印證了智能化將是未來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這一趨勢對于我國裝備制造業來說是次契機,如果把握得當,有望實現“彎道超車”,使我們從裝備制造業大國躋身為裝備制造業強國。
智能化是高端裝備突破口
長江證券行業分析師劉元瑞認為,作為“十二五”重點規劃的項目,我國當前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厚積薄發,已到了加速釋放成長潛能的周期。
目前下游需求的旺盛也將推動裝備制造業類企業加速成長。這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機械化的趨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無論是紡織機械設備還是煤炭等礦產開采設備,都將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需求旺盛周期。二是我國大規模的政府或央企的投資。
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將加大高鐵、海洋石油、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水利工程、環境保護、特高壓等方面的投資力度,這就意味著隨著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投資力度的加大, 這些行業也將面臨著旺盛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等產業,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拉動效應更為明顯。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石勇認為,缺乏自主設計能力、缺乏關鍵核心技術是制約我國成為裝備制造強國的瓶頸。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許多機械基礎件的壽命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如產業競爭力已居世界第一的中國發電設備制造業需要的優質鑄鍛件的絕大部分、占核電設備投資額四分之一的泵閥等仍主要依靠進口,此外,高檔數控系統的絕大部分也依靠進口,國產裝備質量問題不容忽視。
在業內人士看來,“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致力把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繼而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從“大”到“強”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化不僅僅是高端裝備的組成部分之一,更是貫穿整個高端裝備領域的主線,是高端裝備的發展趨勢和突破口。
基礎薄弱產業規模小
記者了解到,智能制造裝備發展主要內容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與試驗設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相關專家表示,智能專用裝備的發展,可以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帶動工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與試驗設備領域,要針對節能環保、石油化工等產業發展需要,重點發展智能化壓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學性能等精密儀器儀表和科學儀器。在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領域,要重點發展高參數、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軸承、齒輪傳動裝置及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等。
“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和能源資源環境的約束,對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作為一個正在培育和成長的新興產業,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仍存在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技術創新能力薄弱,新型傳感、先進控制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規模小,產業組織結構小、散、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基礎薄弱,高檔和特種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高檔數控系統、機器人市場份額不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