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6月4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俄羅斯喀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經濟調整的方向和目標正確,盡管目前增速放緩,但在正常范圍和預期調整的目標之內。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我國經濟連續幾個月走低,既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也受經濟自身內在規律的制約,更是主動調控的結果。經濟增速的放緩,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騰出了空間。對于經濟連續下行的走勢,不必驚恐悲觀,宏觀政策既要加強預調微調,也要防止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應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增速下滑引起高度重視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連續6個季度,我國經濟的增速分別為9.8%,9.7%,9.5%,9.1%,8.9%,8.1%,已經連續5個季度放緩速度。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增速雖有所下滑,但并未出現“跳水”,降幅仍在預期范圍之內。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目標增長率為7.5%,8年來首次低于8%。
從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看,我國經濟仍然面臨下行壓力。“除了宏觀的數據,從微觀層面來看,其實中小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感覺到‘疼’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周立對本報記者說。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
此前的5月18日,央行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連續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此舉“意在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增強經濟運行活力。”
對降速無需過度擔憂
周立表示,我國經濟的發展是呈波浪式的。“升的時候比想象的還高,降的時候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沒必要看得太悲觀,只要不是大面積下滑,我們就不必過度擔憂。”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對本報記者表示,應當理性看待經濟增速放緩的現象。
他說:“很大程度上,這是我們主動進行戰略調整的結果。”其實,“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把調整經濟結構列為發展主線,強調消化過剩產能,防止經濟過熱,使經濟發展回到理性軌道。
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看來,出口和投資同步放緩是上半年經濟弱勢的主要原因。
他認為,一方面,歐債危機未出現根本性轉機,受其影響,世界經濟增速繼續回落,我國外部需求持續走弱。另一方面,從投資的內在動能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在調控政策不放松、銷售不暢以及資金來源受限等的影響下大幅放緩,制造業投資受國際經濟弱勢、房地產投資及企業盈利下降影響而走低。
“穩增長”有足夠手段
陳德銘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有繼續下滑的趨勢,中國政府將在保證國內消費、國內投資和促進國際貿易穩定增長等方面采取多種措施。
對于經濟增速會否進一步下滑,周立認為,總的發展趨勢是向好的。“經濟發展有它的內在價值,我國公眾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很大,這就決定了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內在動力。”他認為,政府可以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可調用的保增長手段也很多。例如,加大對教育、保障房等公共產品的投資,改善投資結構,滿足公共需求。
在外需疲軟、消費增長平穩之下,經濟增長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投資的增長速度。5月份以來,為了穩定增長,中央出臺了多項舉措,加快了基建項目的審批速度,適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同時,穩定出口,尤其是拓展新興市場的出口。
在周立看來,除了過去常用的放松銀根和擴大投資兩個手段之外,降稅也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手段。這也符合國家“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的要求。
呂隨啟表示,我國可以動用的宏觀調控手段很多,今后的宏觀調控應當追求更加有效與理性。他認為,貨幣政策仍會維持適度從緊的總基調,房地產調控也不會輕言放松。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