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醫藥經濟報
傳感器在航空航天、機械業、儀器儀表業、汽車制造、石油(油氣勘探)、電子工程及醫療器械業有著廣泛的用途。目前傳感器技術已開始應用于多種醫療器械產品中。
近年來國外研究人員有陸續開發出多種“納米傳感器”(NanoSenser)新產品,它們在診斷疾病時遠勝于現有醫院化驗設備的效率。如美國Stony Brook大學納米材料與傳感器研究中心的兩位科學家不久前研制成一種以納米材料傳感器為主要部件的新型呼吸分析儀。糖尿病人只要用嘴對準該儀器吐一口氣,該儀器立即能顯示病人的空腹或餐后血糖指數。該呼吸分析儀可省去現有抽血驗血糖的繁瑣步序,相信這種簡便易用的呼吸血糖分析儀一旦通過鑒定并投放市場,將來必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肺結核:有望改變診斷方法
肺結核近十年來在世界各地有死灰復燃之勢。如據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報道,近幾年來全球每年死于肺結核的病人約有200多萬。肺結核的早期診斷十分重要。因為一旦病人出現咳血和肺部空洞等現象,其病情已發展至非常嚴重,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但問題在于,現有肺結核診斷技術仍在沿用幾十年前開發的“痰菌培養法”,這種化驗方法不僅經常會得到假陰性等錯誤結果,有時候即使醫生使用CT或X光等先進影像診斷儀器也難以判斷病人的肺結核進程情況,故改變現有肺結核診斷方法勢在必行。
近悉,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利用新開發的納米材料制成一種能為病人當場化驗出是否患有肺結核的新型納米傳感器。據英國研究人員說,該肺結核化驗儀造價十分低廉,適合在東南亞等肺結核高發區推廣使用。
癌癥:爭取早期診斷時間
近10年來癌癥無論在發達國家抑或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都在快速上升。但癌癥不像其它疾病那樣有早期癥狀,腫瘤病人一旦發現身體某一部分不適,往往已到癌癥晚期從而失去了手術、化療或放療等癌治療的最佳時期。
2009年,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說,他們已成功合成出一種能在近紅外區域發出熒光的發光蛋白。這種發光蛋白可輕易滲入進活體組織中(它對組織無害)。動物實驗證實,以微量發光蛋白注入肝癌實驗動物肝臟內,并借助CCD照相機,在近紅外光照射下可拍攝到十分清晰的肝癌照片,便于醫生判斷腫瘤所在位置和及時采取對癥治療措施。
在此之前,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已合成出一種名為“納米碳管”的新材料。據報道,將納米碳管用熒光標記物標記后注入癌癥實驗動物體內,再用拉曼光譜儀檢查,同樣能精確診斷腫瘤所在位置及其大小。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納米生物傳感器,只要用棉花球蘸一點病人口腔液體涂在納米傳感器上即可判斷病人是否患有口腔癌。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硅納米線,將其與抗體受體連接起來可測出病人血液中的癌標志物。此前有報道稱,患癌的人們其血液中存在數百納米的癌標志物,但現有診斷技術無法測出。哈佛大學發明的納米硅生物傳感器今后可望被用于驗血化驗技術,用于測定病人是否患有癌癥。 我國旅美科學家陳曉原(音)博士及其助手研制成一種可供MRI/PET等診斷成像儀使用的新型納米生物傳感器。據介紹,該生物傳感器系用放射性碘標記的一種錳/鐵納米磁顆粒,將其注入腫瘤實驗動物體內,再用MRI/PET檢查可立即測出癌細胞是否已通過淋巴系統轉移。這種放射性碘標記的納米顆粒今后在臨床診斷惡性腫瘤上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基因療法:納米材料研究跟進
幾十年來,基因療法一直是醫學界的一種美好設想。因為糾正病人的基因缺陷可從根本上治愈多種基因疾病。但基因療法涉及到DNA治療,這就需要納米技術參與。
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薄膜,它直接由DNA與水溶性聚合物所組成,將其植入實驗動物體內可緩慢釋放出DNA進入相應位置從而發揮其治療作用。據美國研究人員報道,這種水溶性納米薄膜材料在醫療器械中也有廣泛的用途。如目前國際市場上暢銷的血管支架產品,其表面如覆蓋一層納米薄膜可緩慢釋放出抗脂類物質沉積的藥物,從而可預防血脂在支架內腔大量沉積后引起血管再堵塞。此外,納米DNA薄膜也可用于其它植入式醫療器械產品上。總之,緩釋型DNA納米薄膜的發明將徹底改變現有植入式醫療器械的舊貌,并將推動更多新型植入式醫療器械的加速發展。
2008年,伊朗德黑蘭大學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科學雜志《材料科學雜志》上著文稱,他們已開發出一種全新納米材料——用等離子鈦涂膜的納米晶體。它在航天器制造、石油開采、MRI及CT等高端診斷器械設備中將有廣泛用途。因為鈦涂膜納米晶體具有極佳的耐腐蝕性、耐輻射性和抗高溫性能,可大大改善現有儀器儀表的工作性能。
過去幾年里,納米傳感器開發工作開始加速。一些生物傳感器已開始應用于醫療器械類新產品中。綜上所述,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型納米傳感器產品的問世,今后幾年世界醫療器械行業將發生質的飛躍,納米傳感器技術將徹底改變傳統醫療技術及醫療器械業的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