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工控機第一次走進中國大陸的版圖中。在之后20余年間,無論從技術、應用、還是市場格局來看,工控機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頗為尷尬到日趨重要
事實上,工控機在剛剛出現的時候,無論在電腦和服務器黃金時期的IT領域,還是在PLC和DCS統治市場30余年的工控領域,地位都頗為尷尬。在工控領域,工控機因市場分散,在此領域的份額只有18%,與其他兩大主流控制器不在同一級別。但可喜的是,隨著總線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與嵌入式技術的融合,使得工控機的發展又再一次迎來了春天。
總線技術的更迭推動工控機技術的發展
總線技術的進步,推動著工控機技術的發展。從傳統的ISA總線,一直經過了PCI總線,到現在PCI-E,工控機總線技術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三個時代。以ISA技術為基礎的,我們稱它為第一代工控機總線技術。以PCI為基礎的PCI、CPCI和PXI被稱為第二代傳輸技術。到目前發展到第三代傳輸技術,也就是PCI-E、CPCI-E、PXI-E,這種傳輸是低電壓的差動傳輸,也是點到點的串行傳輸,速度更快,抗干擾能力更強。此外還有一種IPC,采用的是混合型總線。
從總線技術的發展來講,第二代的傳輸技術已經達到了產業化,有很多成熟的產品。第三代傳輸技術也有產品出現,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基于第三代傳輸技術的工控機將會實現產業化,大量地應用在工業現場當中。
不斷與新技術的融合
如果說嵌入式技術的產生,給了工控機產業第二次生命,也許并不為過。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市場的不斷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工控機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例如,在某些領域,用戶需要一個獨立的OS系統,操作、維護簡單,功能針對性強,存儲空間小,擴展性強,在硬件上只需要實現專門的功能等要求,而傳統的工控機并不能滿足上述需要,因此,嵌入式技術應用而生。從應用環境來講,過去的工控機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穩定、高性能、高擴充性的印象。但高性能背后就會帶來機箱、風扇、電源的噪音和灰塵堆積,甚至不能在極端環境下應用。而嵌入式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事實上,經歷20余年的發展,除了嵌入式技術,從工控機產品的技術發展來講,“嵌入式系統”“無風扇結構”“機箱散熱”“固態硬盤”“箱式”“平板式”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適應了自動化產品“小型化”“智能化”“低功耗”的發展趨勢,大大提高了工控機的兼容性和適應性,也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新領域不斷涌現
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工控機在性能(如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通訊能力)及穩定性(抗沖擊,抗電磁干擾)上有所提升,這必然為其開拓了更為廣泛的市場空間。工控機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能源、鋼鐵、機械等傳統的工業現場、工業自動化的領域,其應用已經拓展到了軍用、民用等行業,如醫療、交通、通信、銀行等,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工控機已由原先僅僅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逐漸的滲透到與人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行業。
行業專用機的產生
隨著產品在市場功能的不斷分化,需求也在不斷細化。市場需要的工控機不再是一個通用產品,而是要能滿足各行各業的特殊需求的產品。有些需要高性能,有些則需要低功耗;對于接口種類,數量,尺寸,散熱方式都有越來越細化和特殊的要求。這就要求工控廠商要針對行業需求開發出特定產品,同時又要有可快速定制的標準產品,如COM模塊等產品可以為客戶進行快速開發。只有靈活不斷地適應市場需求,才能適應市場競爭,在工控領域生存下去。
市場競爭的激烈
得益于工控機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工控機行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發展形勢被十分看好。據ISM研究表明,預計到2013年,全球工控機市場銷售額將達到21.7億美元。而從國內市場來看,軌道交通、物聯網等新興行業也會大大促進工控機的市場應用。于是,越來越多的新企業加入到了工控機的行列中,這也使得工控機市場的競爭尤其殘酷。目前,中國工控機市場基本呈現民族品牌、中國臺灣品牌、歐美品牌三分天下的局面。民族品牌因為價格便宜,服務便捷,受到了眾多客戶的歡迎,中國臺灣品牌由于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較早,產品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擁有一批固定的用戶群體。而歐美品牌在中國工控機市場的一片廝殺中似乎并沒有落得太多好處。有的甚至早已退出了中國市場,目前尤以控創、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品牌尚存。
民族品牌的崛起不容小覷
由于國內的IT業研發、加工技術力量不斷提升;各類芯片和各類器件、生產設備在國際市場基本可平等選購;軟件資源的可移植性也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些有力的條件下,國內一些廠商抓住機會迅速崛起,利用本土綜合競爭優勢逐步占據了工控機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以研祥、華北工控為首的民族企業甚至已經走出國門,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中國臺灣品牌面臨較大挑戰
中國臺灣是全球工控機產業密度最高的地區,同時,中國臺灣進入大陸的時間也相對較早,所以說,在中國工控機市場中,中國臺灣品牌始終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研華、凌華科技等臺灣工控機品牌脫穎而出,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然而,隨著民族品牌的迅速崛起,中國臺灣品牌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歐美巨頭重新布局工控機市場
歐美廠商雖有著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可靠性,但是高昂的價格使其并沒有受到中國用戶的青睞。為了重新挽回市場份額,如西門子等施耐德電氣等大牌歐美廠商,也分別在去年推出面向經濟型市場的工控機產品。大品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是這些產品的天生優勢,而這也的確重新攪動了本就不太平的中國工控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