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2年5月21日
日前,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通過建立財政激勵機制、健全標準規范及評價標識體系、推進相關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等多種手段,到2020年,使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
業內人士指出,發展綠色建筑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工作基礎薄弱,要實現上述目標,還需邁過市場認知度、政策配套和技術突圍三道坎。
撬動萬億元綠色市場
《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是我國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來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兑庖姟诽岢觯?020年要將建筑能耗水平提高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發達國家水平,并引導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業優先發展綠色建筑,力爭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房地產產業鏈條長,對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大,如建筑用鋼占全社會鋼材消費的50%,建筑用水泥占全社會水泥消費的60%等。發展綠色建筑將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節能服務等產業發展,有望撬動超過萬億元的綠色市場規模。
當前,我國的建筑規模正以每年20億平方米速度增加。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占社會能源消費總量30%以上,成為最主要的能源消費領域。
張少春指出,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初步估算,如采取嚴格的建筑節能措施、大力發展低碳綠色建筑,“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建建筑可實現節約標準煤4500萬噸的能力。
發展仍需邁過三道坎
目前,我國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偏低,各地推行的65%節能標準只相當于德國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能耗指標超過2倍。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王有為指出,除了標準偏低,配套政策不完善也阻礙了綠色建筑的發展。比如很多地方利用建筑屋頂發展太陽能光電,但不能并入電網只能自發自用,此外一些配套技術法規也需完善。
國內發展綠色建筑,還面臨科技支撐不足的挑戰。張少春表示,建筑工業化在我國剛剛起步,資源能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明顯偏低,綠色建筑綜合能力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發展綠色建筑有許多核心技術并未掌握,如熱泵壓縮機等關鍵部件還需要進口。另外,我國綠色建筑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新能源建筑應用仍停留在簡單直接運用層面,太陽能房、太陽能供熱空調等深度利用非常有限,深度開發應用有待技術層面的突破。”王有為說。
對此,兩部門表示,正在加快綠色建筑標準標識等制度建設,同時將更大力度推進綠色建筑科技進步及產業發展,包括推廣使用高強鋼、高性能混凝土、防火與保溫性能優良的建筑保溫材料等綠色建材,同時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和住宅產業化,切實加強中國綠色建筑綜合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