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電商報 作者:何珺
摘要: 看一眼“2012年中國工業軟件發展高層論壇”的介紹資料,想必外行人也能立刻明白,“工業”和“軟件”這兩個詞如今挨得有多近。
談到“軟件”這個詞,如果你還認為那是IT行業的專屬詞匯,和工業企業八竿子打不著,那就只能被人嘲笑“OUT”了。
看一眼“2012年中國工業軟件發展高層論壇”的介紹資料,想必外行人也能立刻明白,“工業”和“軟件”這兩個詞如今挨得有多近。
這個將于6月1日軟博會期間召開的論壇,主題是“提升工業軟件整體實力、服務中國工業轉型升級”,主線是“國產工業軟件如何服務于我國工業轉型升級”,舉辦目的是“結合我國《工業轉型升級規劃》,推動工業軟件尤其是國產工業軟件在機械、冶金、石化、電力、紡織、物流等行業的應用,宣傳推進全國產工業軟件應用示范試點”。
借用國家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的一句話,“信息產業發展到今天,早已無孔不入”。
近半年來,周子學曾多次在公開場合闡述他的信息產業發展“三段論”。首先,是獨立發展的階段,基本已經過去;然后,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階段,比如目前汽車行業中大半設備涉及電子信息;最后,進入社會大分工階段,人們花錢買云服務的工時。
這樣的發展進程就好比,起初,在農業社會里人人都在種糧食,同時人人都在消耗糧食,當農業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一些人開始專門生產工業產品,而這部分人也需要消耗糧食,那就得用打工賺來的錢花錢買糧食吃。
很顯然,我國的信息化產業正處在“三段論”中第二段,尚未進入獨立產業的階段。只不過,從近期的各類政策文件中,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兩化融合”這個詞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兩化深度融合”這個短語所代替。
而在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過程中,軟件系統成為其中的重要橋梁之一,也成為制造業企業在告別低成本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之后,能否搭上新興產業這趟快車的一塊敲門磚。
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近日在《瞭望》新聞周刊上撰文兩篇,分別是《中國制造業的戰略選擇》和《以新求進:制造業強國路徑》。
前一篇用大段筆墨闡述了如何將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后一篇則毫不客氣地指出,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全部研發經費尚不及同年微軟和英特爾兩家公司研發投入的總和。
同期《瞭望》新聞周刊還刊登了一篇題為《“工業之母”探路由大變強》的文章,高呼“要像兩彈一星和高鐵一樣攻數控系統”。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核心,目前國內機床企業使用的中高檔機床的數控系統基本都是國外進口。
對此,國家工信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法旺在接受《機電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工控系統的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潛在風險巨大。”而作為工業裝備和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核心,工控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
2011年7月23日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中所凸顯出來的國內工控系統的安全問題為國人敲了一記警鐘。
時隔三個月,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標志著我國對工控系統的安全管理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年底,在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的指導下,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作為該聯盟成立后的重點戲之一,全國產工業軟件應用示范試點工程已經有了初步成績。回憶起半年來的遴選過程,聯盟常務理事會理事長單位北京數碼大方公司政府事務總監于玲用“三個指標”和“三道門檻”來概括。
示范試點企業必須先滿足三條硬性指標,企業年產值在50億元以上;國產工業軟件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或者某一條重點生產線的全過程;以及各國產軟件系統之間具有良好的集成。
“硬杠杠”達標后,由工業企業作為申報主體,軟件廠商聯合申報,聯盟組織初審、實地調研考察提出改進意見。然后,再次核查,確定最終示范試點企業名單。
于玲透露,首批上報的試點單位有36家,經過初審有11家企業的材料符合要求,經過規模審查和聯盟組織專家實地考察,最終有3家企業入圍,分別隸屬于裝備行業、儀器儀表行業、電氣行業,并將在今年6月的論壇上獲得政府領導和專家授牌。
遴選的過程并不輕松,盡管最終奪魁的企業并不能立竿見影地獲得物質上的嘉獎,但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杜京哲告訴記者,該聯盟已有意向有關部門建議,對示范試點企業給予更多資金扶持。
對于企業來說,除了未來可能獲得的政策優惠外,成為示范試點還有更多含義。作為軟件廠商代表,于玲的目光很長遠:“這項工作能擴大市場對于國產工業軟件的整體認可度。比如這次,我們的用戶里有鄭州煤礦機械集團入選,就說明國產工業軟件能夠滿足我國規模企業的應用。那么,后續會有更多用戶愿意嘗試國產軟件。”
而對于工業用戶來說,出色的軟件系統已經為企業帶來看得見的綜合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例如,此次入選的鄭州煤礦機械集團由十年前的幾千萬產值,企業嚴重虧損,到如今企業年銷售收入70億元,產品出口歐洲、亞洲等十幾個國家,充分證明信息化應用的重要性。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剛剛落地,有人說,隨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國內工業軟件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那么,反過來看,當國內軟件離邁入世界頂級俱樂部的距離越來越近,中國制造業又何嘗不是正處于大變革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