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2年6月4日
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 孟景偉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北京市海淀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教育資源。區內現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83所;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科研機構251家;兩院院士524位,占全國的36%;海外歸國創業高端人才占北京市的3/4。截至2011年年底,海淀園內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142家,約占北京市65%,全國的1/10強。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密集程度在全球罕見,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具有天然優勢。
經過多年持續創新發展,海淀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已經具有較大的規模,并且技術創新和總收入在北京市和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海淀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約為2700億元,約占北京市的65%,全國的1/6,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產業集群。尤其是服務外包業,海淀區不僅是我國服務外包業的發祥地,而且經過持續創新發展,軟件外包產業規模迅速擴大。2000年海淀區離岸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不足4000萬美元, 2011年海淀區離岸外包收入達到了10.87億美元,10年增長了20倍,始終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形成了以中關村軟件園和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為中心的總部基地、高端研發、接發包交易等集聚區,文思創新、軟通動力、博彥科技、海輝軟件、中訊計算機等5家企業先后多次入選全國“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在國際外包專業協會評選出的全球外包年度100強企業榜單中,海淀有4家企業榜上有名,并且位次不斷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區內約50家外包企業共擁有130余家海外分支機構,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地區。
2012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海淀園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眾所周知,不久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微軟與諾基亞建立廣泛戰略合作關系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事件;2012年,聯想集團正式推出智能電視,從而完成了在PC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家電領域的四屏布局。除了聯想之外,很多互聯網企業也開始涉足硬件領域,如小米科技推出小米手機,百度通過和戴爾合作推出智能手機等。在當今經濟進一步全球化和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產業界已經初現“軟吃硬”的端倪和趨勢,這也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空間。
未來,海淀區將立足現有的優勢資源和優勢產業基礎,著力從“做強優勢產業,打造服務鏈條,建設特色園區,優化發展環境”等四個方面推進,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
一、發揮海淀傳統的產業優勢,進一步做強軟件與信息服務業
《海淀區“十二五”時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圍繞打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目標,堅持鞏固提升與新興培育相結合,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以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為重點,加快新興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推進技術融合與產業融合發展,做優做強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通信產業、科技服務業三大競爭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四大新興產業,構建海淀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成長性好的高端產業體系。
北京已經成為全國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首要基地,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市場。海淀區在軟件、互聯網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擁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骨干企業,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形成了先發優勢。現代信息技術加速與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和滲透,將創造出廣闊的市場空間,催生大批新興業態。
下一步,海淀將進一步做強優勢領域,以基礎軟件開發為重點,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為先導,集成電路研發設計為核心,高端咨詢與信息技術服務為龍頭,在高端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新媒體產業推進、移動互聯網相關應用、物聯網和云計算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等領域,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競爭優勢,打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聚集一批具有行業領軍地位的總部企業。
與此同時,海淀區將進一步強化政企協同共建“服務外包示范區”的模式,發揮服務外包總部基地的優勢,打造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交易中心,引導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把海淀區建設成為全國服務外包產業的中心。
二、打造完整的服務鏈條,增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創新能力
圍繞包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公共科技服務需求,海淀基本形成了研發設計、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的完整鏈條,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增強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創新能力。
(一)研發導向化
發揮科技資源密集的優勢,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協同創新。
海淀區內集聚了北京市70%的國家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開放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通過和企業共建企業實驗室、共同承擔研發項目、共建國家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平臺、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等形式,為科技企業提供儀器、委托研發、檢驗測試、技術培訓等專業技術服務,有效地促進了實驗室和企業之間的成果轉移。
“十二五”期間,海淀將積極鼓勵大學科技資源對社會開放,支持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吸引跨國公司、大型企業在海淀區設立獨立的研發機構,探索構建以標準為紐帶、面向全國的區域間研發協作產業聯盟,帶動研發服務企業協同發展,形成一批專業化研發服務企業,不斷培育新興研發服務業態。
(二)成果市場化
1. 鼓勵和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技術轉移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平臺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目前海淀已經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單位共建了3家技術轉移中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建立了12家產業技術研究院,還有1家中央研究院,他們將通過模式與機制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2. 發展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撐平臺和專業化服務機構,實現技術與資本高效對接。2009年8月,中國最大最全的技術資源平臺——中國技術交易所落戶海淀,通過多樣化的技術交易模式,促進科技成果的市場化。2011年中技所舉辦的首屆專利拍賣會成交率高達40%,遠高于發達國家的10%-20%。另外,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也積極發揮作用,目前正在中關村科學城進行有效的產學研對接。
3. 積極發展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促進創新創業資源的全球流動和全球協同創新。
日前,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一期)已在中關村西區鼎好大廈正式投入運營,包括中意技術轉移中心、中英科技創新計劃、英國加利恒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西班牙工程數值方法國際研究中心、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國農科院飼料所技術轉移中心等10余家中外機構入駐。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將圍繞技術轉移全過程提供商業拓展咨詢、技術展示與推介、項目對接、運維支持等深層次、全方位服務,并探索新型國際技術轉移模式。
未來的2-3年,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將廣泛吸引和服務跨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集聚,力爭到2013年入駐機構達到50家,入駐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海淀將成為對接跨國技術轉移最重要的目的地和棲息地,成為服務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發展的跨國技術轉移服務高地和對接平臺。
(三)創業專業化
培育和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創業服務新業態的發展,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多樣化的孵化器建設。大力推廣“孵化加創投”的培育模式,提升創業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續發展能力。
海淀區內聚集了各種業態的創新創業孵化機構,既有原生態的“車庫咖啡”、“貝塔咖啡”、“3W咖啡”等創業聚集地,也有專業化的創新工場、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國際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種專業孵化器,面向全球跨區域創業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市場、產品、招聘、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服務,實現了人才、科技與資本等多種創新要素的涌動與融合,推動了區域的創新創業發展。
目前,海淀區內有科技企業孵化器35家,其中國家級13家;大學科技園16家,其中國家級12家;留學人員創業園21家;科技企業加速器5家。孵化場地總面積163萬平方米,在園企業總數達3531家,累計孵化企業6579家,累計畢業企業總數1757家。
下一步,海淀區將加大力度,一方面鼓勵各類新型創業服務組織的發展,聚集一批創業導師,挖掘一批天使投資人、融合一批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展示交流、融資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活躍核心區的創業氛圍;另一方面繼續大力支持建設符合海淀區重點產業方向的專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等創新創業服務載體,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辦公空間,進一步整合資本、人才、技術等,提供專業化、綜合性的服務。
(四)金融科技化
近年來,海淀區著力于進一步推動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集中力量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輕資產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的金融支持,助推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海淀區已支持設立了12家科技金融專營機構、4家小額貸款公司、20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北京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在海淀設立了中關村分行。
與此同時,海淀區將加快建設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不同業態、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提供包括天使投資、貸款擔保、科技保險、投行券商業務等在內的差異化服務,促進科技與金融資本的對接。截至目前,海淀區共有上市(含掛牌)公司223家,在全國同級城市中排名第一;各類股權投資機構400余家,占全國的1/10強;2011年獲得股權投資的企業126家,占北京投資案例總數的26.64%,占全國的5.73%。股權投資成為科技金融領頭羊。
下一步,海淀區將采取中小企業創新資金項目直接補貼,以及政府出資設立初創期投資基金,并同時聯合社會資本共同出資設立初創期和成長期參股基金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于海淀區初創期、成長期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促進產業發展。
(五)服務全程化
中關村西區聚集了為科技企業服務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信息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法律事務所、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機構,推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
三、做好空間規劃,建設一批專特精新產業園區
規劃建立一批專特精新產業園區,發展公共技術平臺服務,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集群發展。海淀區將繼續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南部高端商務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區等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土地整理、空間改造和業態調整步伐,建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位置與空間信息服務、基礎軟件、工業設計軟件、集成電路設計等一批專業園區。以專項資金促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和發展,提供設計軟件平臺、測試平臺、仿真環境等各種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促進一批專特精新產業的集群發展。
四、優化環境,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創新發展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要保護創新成果,激發創新活力,就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加大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應用和高端軟件人才的引進。
1.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現階段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益突出,海淀區已制定相關工作方案,一方面加強宣傳,增強企業誠信守法意識,提高消費者識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和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氛圍,積極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將加強執法協作,提升執法效能,加大執法力度,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作用,全面提高海淀區保護知識產權和加強市場規范的水平,為海淀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2. 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海淀區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信用信息齊全、高度共享的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形成較為完善、高效的企業信用體系運行機制,基本形成較為全面、應用便捷的企業信用產品體系,基本形成與核心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誠實守信、和諧發展”的企業信用環境和“守信受益、失信懲戒、復信寬容”的信用約束機制,提升企業信用管理意識,推進社會信用環境的改善。率先將海淀區創建成北京市企業信用體系示范區和全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
3. 加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示范應用。隨著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實施,尤其是智慧海淀建設的全面啟動,海淀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改善市民生活品質、優化城市運行模式、提升文化發展、保障社會安全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智慧海淀的建設目標是要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四智一高”,即智慧政務、智慧園區、智慧城區、智慧家園和信息產業高地。在建設過程中,海淀區將加強園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示范應用,以示范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
與此同時,海淀區將大力支持建立面向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認定一批為中小企業的研發、生產、管理、物流、銷售等環節提供信息化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并加大對這些服務平臺的支持,從而快速提升海淀區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
4.加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端人才引進工作。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高度依賴技術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更依賴創新人才的不斷涌現。海淀區將著力引進這方面的高端人才,在進京戶口、子女教育、醫療保障、住房等諸多方面提供便利。
海淀是一方創新創業的沃土,海淀區將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聚集創新創業要素,早日將海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