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陜西省煤炭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陜西省規劃"十二五"期間,全省煤炭總量將超過6億噸,新增精查資源量200億噸,新開工煤礦建設項目54個,建設規模約2.4億噸,總投資1570億元,其中36個項目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據陜西省煤管局副巡視員張志民透露,陜西煤炭開發建設已步入快車道。目前陜西在建整合礦井246處,隨著第二輪資源整合工作的推進,還將有一批整合礦井開工建設;已列入改擴建的礦井10處、技改礦井28處、機械化改造礦井101處。
他說,國家已明確要求加快陜北、黃隴、神東、蒙東、寧東、新疆煤炭基地建設。從國家煤炭物流發規劃(征求意見稿)看,國家已將神東、陜北、黃隴、寧東煤炭外運鐵路通道建設列入重點。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陜西省煤炭開發建設也面臨環境保護、管理力量和專業人才不足、安全隱患防范等諸多問題。應該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加快發展是總趨勢。據了解,在過去六年里,陜西煤炭開發建設搶抓機遇,取得了輝煌成就。
2011年全省煤炭產量突破4億噸,居全國第三位。到去年底,全省已形成6個千萬噸以上的礦區;榆林、彬長和黃陵等新區產量達到3.61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90%。目前全省已建成千萬噸級煤礦10個,數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十一五"以來,全省煤炭新建項目投資超過1200億元,升級改造投資超過350億元,安全改造投資超過100億元。以形成產能計算,建設資金投入僅次于內蒙古,是我省煤炭工業有史以來投資最集中、數量最大的時期。
針對陜西省小煤礦數量多、安全保障水平低,特別是渭北等開采條件復雜礦區的實際,小煤礦數量由2005年的850處減少到2011年的199處。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安全檢測監控、人員定位、信息化管理等先進技術在老礦區普遍應用。第二輪資源整合方案實施后,全省采煤機械化程度將達到93%以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這是陜西省有史以來對老礦實施升級改造力度最大、投資最多、成效最顯著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