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
加強國際間合作 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12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綜述
6月15-16日,由亞洲制造業協會主辦,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博世、伊頓等單位支持的第二屆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成功舉行。大會圍繞“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大家一致認為,全球汽車業界應該繼續深化國際間合作,促進平臺建設,在重大核心技術上力求突破。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全國人大常委、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閻曉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司長趙玉海、德國駐華公使Mrs. Beate Grzeski、歐盟駐華參贊Mr.João Santos、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總經理丁榮軍、福特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Dave Schoch、博世(中國)投資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伊頓(中國)投資公司總裁尚爾兵、丹麥托普索中國公司總裁Mr.Per Bakkerud,以及戴姆勒、本田、豐田、日產、一汽、東風、長安、北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施耐德電氣、米其林、濰柴動力、BP、美鋁、湘電、普天、北汽福田、上海交大汽車工程學院、清華大學汽車系等200多位嘉賓出席。現將主要演講嘉賓的觀點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歲月里,經歷了無數次重大的技術革命,但是始終沒有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和污染物的排放。盡管,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已經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但是中國也已經感受到了汽車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們汽車工業不應該再追求數量的快速增加,而是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良機,實現汽車產業新一輪重大的技術革命。我們說“新能源”,其實質是直接通過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取代原有的化石能源。但是,新能源汽車并不僅僅是將傳統的內燃機搬下來,安裝兩塊電池上去那么簡單。純電驅動是對燃油動力的革命性變革,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點,徹底減少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并能快速拉動相關領域如高性能電池、新型電機、電控系統、基礎設施及汽車智能化等方面的創新和發展,是將來的帶動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長李毅中: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在將目光投向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力推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同時,繼續對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進行改造升級、降低油耗和排放。汽車產業是帶動上下游產業、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穩定出口、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未來十年是汽車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攻堅時期。中國汽車產業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世界汽車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堅定不移推動傳統燃油汽車節能減排,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推動企業“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集團。打造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環境友好的現代汽車產業體系,建成世界汽車強國,促進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新能源汽車這個概念雖然在國內還是一個新名詞,但是歐洲、美國、日本早在80年代就開始投入大量精力研發。我們不僅在傳統汽車領域與主要汽車工業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差距也不可小視。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技術層面并不完全成熟,今天給了我們很多實踐與探索的機會,我們要嚴謹對待,務實推進。
德國駐華公使Mrs.Beate Grzeski:德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至少100萬的電動汽車在德國上路,德國聯邦政府和德國的汽車行業正在投入大概20億歐元進行研發,其中包括純電驅動,也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最近,德國又批準了一個行動計劃,來開發電動汽車。這個行動計劃包括開發相關的電池和能源儲存設備,標準和認證,充電的一些設施和連網技術,材料和循環,立法的監管框架,市場的準備等。另外,德國的政府還決定要實施相關電動汽車的減免稅政策,我們在漢諾威、柏林、慕尼黑等地采取這樣的一些政策。在德國,我們消費者還缺乏相關的動力來使用電動汽車,所以說政府需要建立更多的充電設備,我們認為競爭是最好的鼓勵創新的手段。所以,今后要鼓勵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