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6月27日,根據國家電監會發布的《電力監管年度報告(2011)》顯示,去年五大發電集團電力業務合計虧損151.17億元,全國火電投資下降了26%, 2011年火電投資總額不足2005年的一半。面對火電業的持續疲軟,和它息息相關的火電設備制造業也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面臨“怎么走”的問題。作為新中國電力裝備工業開創者之一和伴隨著中國電力工業50多年發展歷程的一家企業,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重公司”)走出了自己的“發展之道”。
專注優勢 做精做強
經濟發展放緩,全社會電量需求下滑,火電業還沒從高煤價的“噩夢”中走出來,就進入了另一個“噩夢”——投資建設萎靡。和它唇齒相依的火電設備制造業如何安身立命?北重公司給出的答案是:專注。
“還是從火電上想辦法”,北重公司總經理張巖松表示。在當前這樣一個階段,與其病急亂投醫,盲目向其它種類的設備制造領域延伸,不如安下心來專注于自己的優勢項目,考慮如何做精做強。為此,北重公司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專注于綜合效率高的各種壓力參數的供熱機組的研發;專注于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方便、運行靈活的300兆瓦級汽輪發電機組,并乘公司首臺超臨界350兆瓦機組投入商業運行之東風,開發具有顯著特點的產品,積極爭取660兆瓦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首臺訂單,在汽輪發電機方面致力于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利用率突出的水冷汽輪發電機的研發和制造,為客戶提供清潔、高效、優質的發電設備和深度的服務。
“在中電聯組織的電力設備可靠性評比中,北重公司的300兆瓦等級機組表現非常不錯,純凝、供熱的機組多次獲得“金牌機組”的稱號。同時,我們開發的660兆瓦等級機組已經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聯合組織的技術方案評審,具備了承接合同的條件。雖然火電市場整體狀況下滑,但大機組需求量還是有一定市場空間的,我們想通過60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的開發來占據這部分市場。”北重公司副總經理蘇富文介紹道。
看準時機 適時拓展
眾所周知,節能減排在未來很多年都將是我國能源行業的關鍵詞。這會涉及到大量機組的節能改造,北重公司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先從自己生產的機組著手,“2000年以前生產的300兆瓦機組目前都進入了改造期。國內其他廠家生產的4缸4排汽300兆瓦機組,已經不適合現在的要求,這些是目前我們主要的改造類型。雖然現在新增發電設備的增幅減緩,但設備的存量依然在加大,所以設備運行期的服務需求也就是改造機的需求一定會越來越大。我們將廣泛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通流改造、供熱改造和安全可靠性改造方案,為用戶提供及時滿意的服務。”北重公司副總經理李廣銀告訴本報記者。
此外,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必然不斷“上位”的新能源領域,北重公司選擇了審慎的發展態度,“我們也做過風力發電設備,目前已經成立了北京京城新能源有限公司來專門做風電設備和風電場開發業務。”蘇富文介紹。
“小家”離不開“大家”
作為繼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三大”主機廠之后生產單機容量第四的企業,張巖松表示,根據公司制定的“做精大機組;做大小機組;做寬服務業”的“十二五”發展戰略產品/業務定位,以300兆瓦級機組為主,盡快進入600兆瓦級機組市場,兼顧100-200兆瓦級供熱機組;擴大100兆瓦以下小機組市場規模;積極開拓總包業務,擴大改造機、機組備件等服務并探索機組檢修業務,拓寬服務業務。
然而,一家設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本國本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影響和制約。北重公司總工程師張士國感慨說:“就我國汽輪機專業而言,我們與國外的差距能有30年。這是國家總體工業水平的一個反映。雖然建國60多年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們的基礎與國外相比確實還有很大差距,像我們在汽輪機上就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350兆瓦超臨界機組是自主開發外,而其他的機型從亞臨界300兆瓦、亞臨界600兆瓦、超臨界600兆瓦、超超臨界600兆瓦、超超臨界1000兆瓦全都是引進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自身謀發展、搞創新。近些年,北重公司經過努力,采用現代先進科技手段,自主開發的35萬超臨界機組已經投入商業運行,并且利用三維技術設計600兆瓦等級的超超臨界汽輪機和發電機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具備了市場投標條件。同時,國家層面的扶持和鼓勵也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好的發展大環境,作為單個企業很難獨善其身。“從銷售層面來說競爭是有序的,但從技術開發上則是無序的。如果國家能牽頭進行有序的組織和開發,這有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同時也能加快縮小我們與國外之間的差距。”張士國說。(郭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