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如果把每天的實際風速繪制成一條直線,風電功率預測連成的曲線就像心電圖,這也許是我國目前風電功率預測的現狀。
偏差超國標一倍
在內蒙古蒙西地區2012年4-5月的風電數據統計表上,記者看到,4月某天,風電實際發電功率是292萬千瓦,預測數值是290萬千瓦,相差無幾;而5月的某天,實際功率是290萬千瓦,預測值卻為500萬千瓦,相差近50%。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風能分會秘書長李建春對記者表示,風電預測的偏差最高時可達到60%-70%。國家電網公司國調中心水電及新能源處處長裴哲義給出的平均偏差為40%以上,這個數據遠超國家規定的20%。
風電功率預測類似于天氣預報,每天下午或晚間預報出第二天的風速等數值,進而推算出各個風電場的發電量,電網據此提前作出調度安排。
就像不準確的天氣預報給生活帶來不便,不準確的風電功率預測也給電網調度帶來麻煩。
內蒙古電力公司調通中心副主任侯佑華負責蒙西地區的電力調度,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的風電功率預測效果不盡如人意,侯佑華對本報記者表示:“昨天下午給出預測,電網按照預測數據,安排好了第二天每個風電場的調度電量,而實際上,預測往往不準,給電網調度帶來困難。”
為了盡量減少風電預測不準給電網帶來的影響,蒙西電網嘗試彌補手段,其中包括功率、電壓自動控制,電網調度、無功、有功自動化等。在侯佑華看來,新技術的應用取得了較好效果,但仍不能完全解決預測偏差的問題。
罰款、棄風損失不菲
預測技術不成熟帶來的直接后果體現在錢的損失上。據侯佑介紹,內蒙古的電力要通過華北電網送到京津等地,預測偏差會造成供電潮流波動,為此,華北電網每月最高會罰蒙西電網800萬元。
風電場為此付出的代價并不比電網少,原因在于,如果前一天預測的發電量偏低,即使風力較大,風電場能發出更多的風電,也只能棄風。2011年,在中國棄掉的100億度風電中,有多少是由于風電功率預測偏差造成的,雖沒有統計數據,但侯佑華堅信,如能解決這個問題,蒙西的風電并網量將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技術差距明顯
在中國,風電場安裝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是強制性要求。
2011年7月,為改善風電并網,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風電場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我國所有已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必須建立起風電預測預報體系和發電計劃申報工作機制;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以“特急”形式下發的《風電功率預報與電網協調運行實施細則(試行)》,進一步細化了風電功率預測的要求。在國家主管部門看來,條件成熟的規定越早發布越好。
然而,在技術上,風電功率預測準確度與國外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差距。
以西班牙為例,風電功率預測也是強制性要求,與中國不同的是,其預測誤差往往控制在5%左右,這一點,記者在西班牙國家電網的集控中心得到了印證。德國的誤差則在6%左右。
西班牙的風電預測軟件基于更加自由的市場,這促進了軟件技術水平的提升,中國市場的情況則大相徑庭,真正實現批量銷售的公司僅限于與電科院和電網公司有密切關系的少數幾家,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售價不菲,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6月25日,負責風電建設前期工作的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在其網站推薦使用木聯能公司據稱全面升級和完善后的“CFD風電工程系列軟件”。
調度體制亟待改革
國外風電預測準確性高主要原因還不是技術,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預測為“實時預測”,在中國也稱為“超短期預測”,即1-4個小時前預測現在的風況,原因是國外的風電場作為并網電源,需要參與市場競價,電價每個小時都不一樣,必須要實施“實時預測”。
侯佑華認為,中國的“日前調度體制”不利于風電并網,如能改為“實時調度”,風電棄風的現象將明顯減少。
此外,風電功率預測不單是風電場一方的責任,中國電科院范高峰在《風電功率預測的發展現狀與展望》中指出,今后亦應加強電網側的預測。記者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