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投資咨詢網
中投顧問提示:炎炎夏日,正是往年用煤用電的高峰季節,而今年的煤炭市場迎來的卻是一股“寒潮”。
炎炎夏日,正是往年用煤用電的高峰季節,而今年的煤炭市場迎來的卻是一股“寒潮”。
本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41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下降了11元/噸,繼續刷新該指數設立以來的最低點。
庫存在攀升,利潤卻在縮減。6月27日,山西省發布的煤炭企業庫存量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煤炭企業庫存178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7%,比年初增長8.5%。今年1至5月,山西省煤炭行業利潤400.8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年同期回落33.6個百分點。
紅火多年的煤炭行業為何突然遭遇寒流?需求不旺是主因:電力行業需求疲軟,火電行業占到我國煤炭消費量近60%,1~5月發電量同比增長4%,增速與去年相比回落了7個百分點;冶金行業增長放緩,生鐵、鋼材的產量增速同比都出現了回落;水泥產量增速同比也出現了超過10%的下降。
山西焦煤集團是我國最大焦煤生產企業,危機之下,集團內部頻繁開會研究,尋求突圍之道。
降低成本的大刀首先砍向了職工薪金。據了解,山西焦煤集團下屬煤礦已變相降薪,原先由集團100%核發的工資變成30%由各煤礦自行承擔。在另一煤炭大省河南,永煤集團和義馬集團打算降薪兩成,鄭煤集團和河南煤化集團也已有降薪計劃,領導層降薪可能超20%。在4月份降薪10%后,我國第二大煤炭企業中煤能源全礦區員工5月份再降薪10%,礦區還將在基層員工中進行裁員。
煤炭行業現狀也引發了高層關注。7月14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到山西調研,與省長王君座談時,劉鐵男說,“清醒認識和準確判斷當前經濟運行特別是能源供求的形勢和走勢,進一步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鞏固和擴大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并重組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下游產業的改造升級,充分發揮能源產業對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
7月16日,山西門戶網站中國山西網在頭條刊發了一篇題為《煤價大跌昭示山西必須加快轉型》的文章。文章稱,我國上半年進口煤炭1.4億噸,同比增加65.9%。進口煤炭攤上各種費用后的價格仍然低于國內煤炭價格,這說明我們的煤炭開采成本已經大大高于國外同行,暴露出煤炭行業抗煤價下跌的風險承載能力明顯不足。因此,煤炭企業必須苦練內功,內部挖潛,降低生產成本。
對能源大省山西來說,煤炭價格大跌勢必會影響到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但在經歷了“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轉型跨越發展之后,面對煤價大跌,山西這次有了“我們雖然不想看到煤價大跌,但也不懼怕煤價大跌”的底氣。
特別指出的是,煤價大跌也未嘗不是我們不請自到的一位老師,來給我們上深刻的轉型課。它提醒我們,單一依靠煤炭資源來發展經濟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必須堅定轉型決心,加快轉型步伐,跳出“唯煤”思路,大力推進煤炭深加工轉化,大力發展與煤炭相關的產業,形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