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陸琦
“我國要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加快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中科院院士徐冠華在5月24日舉行的第15屆科博會—2012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科研體系,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但是,徐冠華注意到,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同質化和重復布局,造成技術重復引進、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競爭,帶來產業缺乏競爭力和產能過剩的隱患。
二是產業化鏈條缺失,造成高技術產業都位于價值鏈的低端,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制定、中試和檢測平臺建設落后于產業發展。
三是核心技術缺乏,產業發展有空心化的危險。在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下,走低水平組裝加工路線,盲目擴大產能,產品質量低、成本高,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力。
四是科技資源分散,科技和產業力量分散。在軍口和民口、中央和地方、各個部門之間利用市場力量實現有效整合不足,部門之間的利益格局限制資源共享,不利于形成產業規模。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力量加快新興產業發展。”
徐冠華認為,市場機制作為經濟和社會系統配置資源的有效制度安排,在產業發展的科學布局、產學研結合、核心技術研發、形成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市場是解決新興產業發展所面臨問題的一個關鍵。”
目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面臨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部署,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在徐冠華看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非常關鍵,“選對了跨越發展,選錯了貽誤時機”。戰略性新興產業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
“中國經濟要想在更長時間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想要盡快走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必須在戰略決策、自主創新、領軍人才和產業化4個方面儲備和努力。”徐冠華說。
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以來,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加大政策支持,合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尤其是加強宏觀引導、加大要素支持、加快體制改革、強化自主創新、積極培育市場、開展國際合作等六大政策措施的初步落實,促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了良好開端,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及其新的發展態勢。
展望未來,徐冠華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非常有信心。他說,這是源于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同,也基于中國發展新興產業的潛在優勢。
比如,多元化的市場資源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有利于大批量生產和低流通成本的優勢,科技積累和高智力勞動密集的比較優勢,低成本研發和低成本復雜制造形成的競爭優勢,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優勢和由此形成的技術溢出,都是重要的發展基礎。
“只要把握好這些優勢,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定會快速發展。”徐冠華說。
徐冠華院士: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四大問題
來源: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陸琦
“我國要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加快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中科院院士徐冠華在5月24日舉行的第15屆科博會—2012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科研體系,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但是,徐冠華注意到,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同質化和重復布局,造成技術重復引進、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競爭,帶來產業缺乏競爭力和產能過剩的隱患。
二是產業化鏈條缺失,造成高技術產業都位于價值鏈的低端,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制定、中試和檢測平臺建設落后于產業發展。
三是核心技術缺乏,產業發展有空心化的危險。在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下,走低水平組裝加工路線,盲目擴大產能,產品質量低、成本高,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力。
四是科技資源分散,科技和產業力量分散。在軍口和民口、中央和地方、各個部門之間利用市場力量實現有效整合不足,部門之間的利益格局限制資源共享,不利于形成產業規模。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力量加快新興產業發展。”
徐冠華認為,市場機制作為經濟和社會系統配置資源的有效制度安排,在產業發展的科學布局、產學研結合、核心技術研發、形成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市場是解決新興產業發展所面臨問題的一個關鍵。”
目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面臨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部署,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在徐冠華看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非常關鍵,“選對了跨越發展,選錯了貽誤時機”。戰略性新興產業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
“中國經濟要想在更長時間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想要盡快走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必須在戰略決策、自主創新、領軍人才和產業化4個方面儲備和努力。”徐冠華說。
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以來,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加大政策支持,合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尤其是加強宏觀引導、加大要素支持、加快體制改革、強化自主創新、積極培育市場、開展國際合作等六大政策措施的初步落實,促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了良好開端,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及其新的發展態勢。
展望未來,徐冠華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非常有信心。他說,這是源于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同,也基于中國發展新興產業的潛在優勢。
比如,多元化的市場資源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有利于大批量生產和低流通成本的優勢,科技積累和高智力勞動密集的比較優勢,低成本研發和低成本復雜制造形成的競爭優勢,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優勢和由此形成的技術溢出,都是重要的發展基礎。
“只要把握好這些優勢,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定會快速發展。”徐冠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