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從全球范圍看,企業社會責任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公眾等利益相關方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日益提高。近年來,環境保護、能源保障、糧食安全、消除貧困等全球性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增大,企業作為配置全球資源的重要主體,影響越來越大,利益相關方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企業責任呈現標準化的新趨勢。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頒布企業責任標準。如聯合國2000年正式啟動了“全球契約”計劃后,繼續深入倡議企業將全球契約十項原則貫徹于企業戰略、管理,并要求大企業引導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實施。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從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社會責任指標。國際標準化組織還發布了社會責任指南ISO26000。三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呈現出剛性約束的新趨勢,必盡責任的范圍越來越大,愿盡責任范圍在縮小。
近年來,資本市場出現了評價企業責任的指標體系,投資者出現了責任投資潮,跨國公司要求商業伙伴或產業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世界銀行等組織要求將社會責任標準融入投資活動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甚至成為新的投資和貿易壁壘。越來越多的軟約束變成了硬約束。提高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中國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責任競爭力十分迫切。從另一方面看,世界一流企業無不具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社會、環境等綜合價值創造能力也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還很艱巨。企業作為資源配置主體,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來抓。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涉及面廣、系統性強,要有完善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作保障。同時,提升透明度,加強社會責任日常信息的披露。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履行社會責任,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也成為中國企業的自覺行動。
當然,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是要求企業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而是要根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關注企業運營活動對利益相關方具有重大或潛在影響的實質性議題。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實踐中開創有中國特色的社會責任道路,鍛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