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在美國商務部“光伏雙反”風波尚未平息,歐洲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貿易戰硝煙又起。還是上次那家在美國發起訴訟的德國企業Solarw orld,近日又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歐盟委員會可能于近期決定是否立案調查。
7月26日上午,中國光伏企業四大巨頭———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代表中國光伏發電聯盟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呼吁歐盟慎重考慮對華光伏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時呼吁中國政府采取果斷措施,積極應對,維護中國光伏企業合法權益。
光伏貿易戰或升級全球產業鏈將受損
“當前全球光伏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大規模的自我調整。”英利等四大光伏企業在《聯合聲明》中稱,“只有通過理性化的自由競爭,才能在未來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市場模式。”
然而,來自國際市場的事實表明,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正頻頻遭遇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今年5月,在美國發起的“雙反”調查已經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初裁支持———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被裁定征收31%到250%不等的反傾銷稅。若此次歐盟對華光伏企業再進行反傾銷調查,則意味著我國光伏企業將失掉更大的市場。
《聯合聲明》指出,光伏產業是一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產業,各國相互之間關聯密切。尤其是光伏產業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任何一種限制市場的行為,所導致的不僅僅是一國的光伏企業發展受限,更將會破壞到整個光伏產業的平衡發展,最終阻礙能源結構改革的進程,使全球光伏產業遭遇寒冬。
據了解,作為唇齒相依的產業鏈,對輸往歐盟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都將傳導至產業鏈上的每一個企業。這無疑會對國內光伏企業造成重創,還可能激發中歐之間全面的貿易戰,造成兩敗俱傷的嚴重后果。
其實,早在應對美國“雙反”調查時,中國光伏企業已向官方提出大量事實依據證明,中國光伏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謂的非法補貼和傾銷。
中企以質取勝歐企反傾銷訴訟難立足
《聯合聲明》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和青睞,主要緣于其更高的性價比、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更為全面的售后服務。同時,完全遵循市場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品牌不斷成熟的重要標志。
針對德國Solarw orld公司所聲稱的“中國對歐洲光伏行業造成極大破壞”的指控,英利等中國企業指出,包括美國企業、歐洲企業及國際光伏產 業 聯 盟 在 內 都 一 致 認 為 ,Solarw orld公司對中國企業提出無理訴訟,毫無事實依據,完全是為了自身商業利益。
據了解,中國光伏產業與歐盟各國光伏產業實際上是優勢互補的利益共同體。中國光伏企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為世界光伏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生機。2011年,以技術研發、原材料、設備制造等為優勢的歐盟,對華出口光伏設備及原材料總值達75億美元。而從整個光伏產業的價值鏈看,以規模、制造為優勢的中國,生產大多集中在組件端。其制造增值每瓦約0 .2-0 .3美元,按現在國際平均太陽能發電裝置安裝成本每瓦2 .5-3美元來算,中國也僅占整個光伏價值鏈的8%-10%。
此外,光伏產業“全球本土化”特征明顯,中國光伏企業在緩解歐盟各國就業壓力等方面也作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歐盟目前與太陽能產業相關的崗位約28萬到30萬左右,其中大部分崗位直接或間接來自于中國企業。
把握45天“窗口期”呼吁中歐政府高層對話
據有關人士透露,針對對于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訴訟,德國政府在一兩個月前態度還顯得搖擺不定;但上周,德國有部長級官員已公開表明對該訴訟的支持,這樣一種態度的變化趨勢令人堪憂。有分析認為,該官員態度的變化與歐債危機大環境影響、歐盟各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等自身問題都是密切相關的。
據了解,與美國反傾銷訴訟的自動立案程序不同,歐盟委員會將有45天時間來決定是否展開調查。因此,這45天“窗口期”便成為關鍵游說時機。一旦錯過這個時機,則意味著最快可以在9個月內對這些產品征收關稅,中國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必然將處于劣勢。
四家企業由此呼吁,中國政府應該利用未來45天的“窗口期”強勢介入,在歐盟尚未立案之前,與之展開高層對話,表明中國企業的嚴正立場,共同尋求解決方案,爭取事態好轉。
英利集團法務總監陳卓表示,中國光伏企業目前已經推動行業上下游的相關利益方企業在歐洲成立了A FA SE聯盟(這是一個致力于推動歐洲光伏行業自由貿易的聯盟組織),從公關游說和法律事務層面積極應對歐企的反傾銷訴訟,堅決捍衛自己的利益。(記者李新民 實習生林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