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廣東經商的朋友,每年總要回大西北一趟,感受那里最寒冷的冬天,在吹氣成冰的日子里,他覺得所有細胞會被“激活”。這是對冬天最生動的描述,現實經濟的冬天同樣如此,雖然讓人措手不及,卻一樣能提神醒腦、促進新陳代謝。
以物美價廉著稱的“中國制造”在全球舉足輕重——全世界70%的鞋、玩具和空調,50%以上的PC、手機和彩電,40%的紡織品,25%的家具都在中國生產。而金融危機與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疊加,令中國制造的價格“利刃”日益變鈍。
一家電子企業海外業務負責人10月份參觀完香港電子展后感到了不安——“展會上買家少了很多,賣家也少了很多,流動性顯然不足。”今年初,他曾把以增長來取得效益定為年度策略,但現在已轉向抓產品升級,“必須內涵式發展,不增長也要有利潤。”
今年頭兩個月,中國的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實現8.19%的增長,比2007年同期下跌30.9%;今年1~8月,中國家電業累計出口額為2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7%,增幅回落10.7%;今年前7個月,中國玩具出口41.8億美元,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22.4個百分點……
中國商品輸往世界的列車正在徐徐減速。
里昂證券(CLSA)公布的最新調研數據顯示,評估制造業經營狀況的權威數據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10月份為45.2,低于9月份的47.7,創歷史新低。10月份,中國制造業的產出已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萎縮,而且降幅創調研歷史最高紀錄。被調查對象普遍認為,產量下降的原因在于新訂單量減少和市場不景氣。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最近撰文指出,多數“中國制造”具有“兩頭在外”的特點,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和核心技術,以及產業鏈下游渠道和品牌,都對海外市場和跨國公司有很高的依賴性。跨國公司在產業鏈兩端的擠壓,對“中國制造”的利潤率影響較大。如美國市場平均售價9.9美元的芭比娃娃玩具,中國制造商只能獲取35美分的價值。2008年以來,芭比娃娃制造的原材料成本上漲超過30%,勞動力成本上漲20%,但市場售價漲幅則不超過5%。因此,“中國制造”面臨著贏利的“天花板”與“地板”。
隨著價格優勢的減弱,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制造基地已開始向綜合制造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其他國家轉移。全球最大零售企業沃爾瑪近年來降低了在中國的采購比例,并加大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采購量。
升級
過去低價格、高耗能、過分依賴歐美市場的“中國制造”模式已走到了十字路口,今后何去何從?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中國制造大而不強,主要是因為研發投入太低。該所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現在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有93%沒有研發投入。美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說明,中國對美國高技術產品的順差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對美國高技術產品的順差。研究表明,這個順差有95%是加工貿易生產,有90%是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缺少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始終是困擾中國制造轉型和升級的重要因素。
其實,危機中也有機遇,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在經濟冬天里也能找到火種。
今年,廣東有數千家中小型玩具出口商“休眠”,沒有出口記錄。而浙江臺州一家專門生產圣誕小禮物——胡桃兵的民營企業卻依然訂單不斷,因為它推出新款的速度超出了西方人的意料,成為美國前十大百貨公司的供應商。在中國醫藥(600056,股吧)界,一個行業新星“無錫藥明康德”近年聲名鵲起,并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它沒有走中國大多數藥企靠原料藥出口的老路,而是承接跨國公司的新藥研制外包。
當“中國制造”插上“中國設計”和“中國創造”的翅膀,便可以飛得更高。張燕生認為,“中國制造”在轉型過程中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為制造提供增值服務的一些重要的生產性服務發展還是很薄弱。運輸、物流、金融、保險、研發、創新專業和專才、咨詢和資訊目前是制約中國制造業轉型和升級的瓶頸。
延伸價值鏈,把優勢從組裝加工向價值鏈上的其他環節滲透,是中國制造升級的有效途徑。在內地做了20年加工貿易的安朗童話世界(香港)有限公司,近年嘗試從OEM(貼牌生產)向ODM(委托設計生產),再到OBM(自有品牌營銷)的轉型。它將米老鼠童鞋打入內地零售市場,成為最早借助專利授權工具從加工制造朝品牌設計、零售等延伸的港商之一。
推進行業有效的整合,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強“中國制造”對國際市場的掌控能力和定價權,則是另一個思路。
事實上,惡劣的外部環境已加速了中國制造業的“洗牌”進程。像中國家用空調業內,目前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家生產商就已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不是說它們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可以翻云覆雨,而是它們增加自有品牌出口從而獲得更多定價權的策略正在實實在在地推進著。
蛻變
“中國制造”絕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能“病急亂投醫”——舍棄自己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草率地把來料加工業務趕到海外。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指出,過去30年,中國消費品的價格已正常化,但包括勞動力在內的投入品的價格長期被低估。中國制造遭遇全面成本上升,意味著成本正常化的過程已經在中國開始。新一輪行業整合將展開。估計大部分行業完成整合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當國內行業整合基本完成時,如果國內并購的領先者能在海外并購中進一步擴大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就有可能獲得全球范圍內的定價權,這樣的企業最終有可能成長為世界級企業。到那時,中國將成為完整意義上的全球制造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