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2年7月23日
“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等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建設蓬勃發展,對加速‘科技北京’建設、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及大學科技園工作會上表示。
據介紹,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共有孵化機構117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4家;總面積近4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超過7000家,向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近16萬個。
科技企業的核心培育載體
北京市孵化機構高度密集,已成為科技企業的核心培育載體。閆傲霜介紹說,北京市孵化機構的各項服務有效支撐了創業者向企業家、在孵企業向上市公司的跨越,成為優秀企業及上市公司的搖籃。目前,北京市孵化機構累計畢業企業超過7000家,培育出數碼視訊、奧瑞金、啟明星辰等一批境內外上市公司。
在產業布局上,北京市孵化器依托所在地區或企業的科技資源和產業發展優勢,以專業化為發展方向,在信息通信、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形成了一批以孵化機構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培養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源頭企業,培育和壯大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均大高科孵化器、匯龍森孵化器的生物醫藥產業,普天德勝孵化器的信息通信產業,北航科技園的航空航天產業等,已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科技條件平臺建設上,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在機制體制、組織模式、管理舉措等方面積極探索,初步實踐出促進首都科技資源向全社會開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取得了多方共贏的效果。截至目前,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促進近550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向社會開放共享科技條件資源,開放的科技資源總量達到160億元。至今共有近萬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享受到科技條件平臺提供的研發實驗服務,服務合同額近20億元。科技條件平臺的建設滿足了企業不同層次的創新需求,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構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上,北京市充分利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契機,積極在高校推動開展股權激勵等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政策試點,進一步調動高校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構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北理工科技園的理工雷科項目是首個獲得批復的部屬高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權激勵項目,2011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約9000萬元,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該項目的帶動下,目前北理工科技園、北航科技園相繼形成京工大洋、中航天地激光等科技成果入股項目。
深化扶持措施
北京市孵化器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北京市對孵化器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孵化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大學科技園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文件。北京各區縣政府如海淀區、豐臺區等也相繼發布促進創業孵化機構發展的支持辦法。各類政策的出臺營造了良好環境,有力促進了孵化機構的快速有序發展。
2005-2011年,北京市科委落實專項資金近1億元,引導孵化機構提升投融資、技術轉移等方面的專業服務能力,推動孵化機構向服務收入為主的經營理念的轉變。北京市教委、中關村管委會等相關委辦局和各區縣也相繼落實支持孵化機構發展的專項資金,促進區域孵化機構發展。政府資金的支持、引導,有力地促進了北京市孵化機構專業服務能力的提升,深化了創業孵化體系建設的內涵。
為充分發揮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源頭企業的培育作用,提升孵化機構產業培育能力,北京市科委啟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孵育基地建設,首批授予清華啟迪孵化器、豐臺創業中心等6家單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孵育基地”稱號,并對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領域的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項目予以支持,提升孵化機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源頭企業的培育作用。
鼓勵新型孵化器發展,進一步完善科技企業孵化體系。在中關村地區豐富的科技智力資源和先行先試政策優勢的帶動下,近年來中關村示范區內涌現了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常青藤創業園等創業服務資源集聚化、服務模式多元化的新型創業服務組織。為進一步完善科技孵化工作體系,北京市將創新工場等8家新型創業服務組織認定為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探索首都特色孵化新模式
北京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孵化器發展道路,初步探索形成了以啟迪孵化器等為代表的“孵化+創投”模式、博奧聯創等為代表的“創業導師+持股孵化”模式、均大高科等為代表的“集價值鏈核心環節的一站式孵化”、車庫咖啡等為代表的“項目+資本開放式鏈接”等多種創業服務新模式,一批具有首都特色的孵化機構服務品牌不斷形成,成為“北京服務”的典型代表。
“剛剛結束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進一步強調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肯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科技企業孵化體系作為科技型企業的核心培育載體,將迎來更高層次的發展時期,進入‘提升、集聚、跨越’發展的新階段。”閆傲霜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推動科技企業孵化體系建設。
一是鼓勵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創新機制,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孵化機構發展模式。發揮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引導孵化機構深入探索創新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依托自身優勢投資興辦孵化機構;推動孵化機構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建立適應國際化趨勢的新型孵化機構,形成北京市孵化機構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的首都模式。
二是對接產業發展,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源頭企業培育。進一步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孵育基地,引導孵化機構提升產業培育能力,建立優秀企業的發掘、培養機制,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源頭企業,加速形成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三是支持科技企業孵化體系網絡化建設,營造創新創業發展環境。推動創新創業孵化網絡建設;鼓勵孵化機構品牌和服務輸出;支持孵化機構與產業園區對接,打造科技創新創業的全鏈條服務。推動首都科技企業孵化體系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創業生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