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2012年8月27日訊(記者 劉洋 何英)
經過多年談判后,俄羅斯終于加入世貿組織。
8月23日,俄羅斯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56個成員國,隨后俄羅斯將履行世貿協議承諾,到2015年總體關稅水平將由目前的9.5%降至6%左右。另外,對于部分敏感的商品市場,俄羅斯在經過5至7年過渡期后也將逐步開放。
作為傳統能源生產大國,俄羅斯對于其能源產業一直都是細心呵護。早在2008年,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就簽署法律,對俄羅斯金融、能源、電信等多個戰略性行業的外資進入進行限制。入世后,俄羅斯經濟未來將與世界更好接軌,其戰略性行業的大門未來也將逐步對外資開啟。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夏義善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后,未來俄羅斯與國際更好接軌。對俄羅斯而言,這能促進其與國際經濟的進一步交流。
入世背后艱難19年
俄羅斯入世雖然已塵埃落定,但是其歷經19年艱難談判的過程值得關注。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亞研究部主任陳玉榮介紹,艱難談判背后有多重考慮。一是國內阻力,俄羅斯擔心入世后關稅下調、補貼減少會對制造業、農業造成沖擊,進而影響經濟。制造業、輕工業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的軟肋,長期需要低價能源來支撐,俄羅斯一直在致力于調整、平衡經濟結構,但是入世后補貼將減少,對這些弱勢行業的沖擊將使這種不平衡加劇,因此很多企業家對此堅決抵制。
此外,據陳玉榮介紹,其中還包含國際原因。俄羅斯一度曾特別希望加入世貿組織,但面臨不小阻力,談判甚至一度出現僵持,在這過程中,中國一直積極支持俄羅斯入世。之所以談判過程起伏不斷,主要是由于與西方國家關系的起伏,不過俄羅斯政府態度堅定。事實上,俄羅斯與國際社會的談判在2008年就已基本談成,但由于彼時俄格沖突,兩國關系緊張,俄美關系由此急轉直下。后來隨著俄美關系重啟,美國放松對俄羅斯擠壓,談判也就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