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些年,美、歐、日等經濟體紛紛將新能源的發展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各國相繼出臺能源政策,欲搶占新能源發展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先機。在這場全球新能源“賽跑”中,中國該如何排兵布陣?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施正榮對新能源的未來充滿信心,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認為,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要想發展可再生能源、發生新能源革命必須打破目前的電網體制和機制。”
個體化是新能源和互聯網的共性
尚德電力是一家專業從事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硅薄膜太陽電池和光伏發電系統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國際化高科技企業。該公司90%以上產品出口歐美發達國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0%,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的領頭羊。
“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討論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已是共識,而新能源和互聯網作為其重要的部分,有一個最大的共性,那便是個體化。”尚德電力執行董事長施正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這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由手工勞動變成了機械制造,實現了工業化的規模生產,也使后來的發電成為可能。不管是通訊、交通,還是生產制造,所有的一切都因為電力而發生改變。而以信息化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生活和溝通的方式,因為互聯網打造的信息世界具有即時性、海量性、準確性、零距離、互動性、娛樂性等眾多特征,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時間上沒有障礙,在空間上沒有距離。
“前兩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在短短兩百年時間里發展如此迅速,革命化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但與此同時,也制造了很多問題。”施正榮如此評價說。
環境危機和能源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發展危機,便是其中最顯著也是最迫切的問題。
與此同時,煤、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供給也日益緊缺,如果延續現在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久的將來人類將會面臨能源枯竭的嚴重問題。作為經濟發展的血液,能源枯竭對于人類社會的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這也說明過度依賴化石能源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可持續。
相較于傳統能源,新能源具有環保、節能、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等特點。以太陽能為例,太陽照射地球一秒鐘的能量相當于五百萬噸煤,照射一小時的能量,相當于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話,燃料是免費的,不像火力發電,還得消耗煤炭,而且污染環境。此外,新能源也是長壽命的,比如光伏組件質量保證是25年,使用壽命可達50年。”施正榮舉例說。
有望與傳統能源“分庭抗禮”
“新能源將會逐漸取代傳統能源,成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驅動力。”讓施正榮有如此信心,不僅僅是可預期的龐大市場需求,還有技術突破給新能源帶來的“趕超”能力。
在這場新舊能源的賽跑中,“成本”是重要的比拼內容之一。眾所周知,新能源成本往往要比傳統能源偏高“好用但用不起”,使得其產品遲遲不能大規模推廣。但在過去的數年,不管是亞洲的日本、中國,歐洲的德國、西班牙、意大利,還是美洲的巴西、美國,都開始紛紛支持新能源的發展,通過資金和政策扶持創造市場,讓新能源產業得以發展壯大,規模化效應逐漸顯現出來,而且在產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競爭的驅動下,制造技術、產品技術、供應鏈技術等進步迅速,這一切帶來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
以太陽能光伏為例,過去十年,光伏發電組件產品從原來的每瓦六美元降到目前的一美元以下,而發電成本從每度電一美元降到每度電一元人民幣。施正榮預計,到2012年,世界上半數國家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不需要補貼也能夠同傳統能源競爭。目前在印度、夏威夷、意大利和西班牙,太陽能光伏已經能夠與化石燃料一較高下。
新能源的發電成本在不斷下降,同時傳統能源的發電成本則越來越高,兩者間的價格差越來越小,最終縮小為零,甚至為負值。據了解,今年有120個國家已經實現用戶端的平價上網,到2015年將有50%的國家實現這一目標,下一步將實現發電端的平價上網。
同時,“轉換效率”的提高也是新能源所需要做好的功課。數據表明,電池轉換效率每提高1%,產品毛利率將提升5-6%;當電池轉化效率提高到3%時,產品毛利率將提升15-17%。
施正榮還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視角考慮新能源間歇式發電問題,提出“三網聯通”設想。“現在已經有全球互聯網、全球電信網,接下來就是pow er-net,即電網的全球聯通。所有的電網連起來后,沿著主干道都有太陽能發電,通過主干道的本地消耗,輸入輸出可以平衡,電力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流動,這樣的話從全球來看24小時都可以發電。”他進一步舉例說,“局部來看,新疆和上海的時差是三到四個小時,新疆晚上九點還能發電,而上海6-9點還是用電高峰,可以從新疆把電傳到上海。”
這與美國趨勢學家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談及的“能源互聯網”“洲際化”等概念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