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能源產品吸引國外投資者目光。記者 屠國璽/攝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日前在此間舉行的電力低碳環保技術領域國際投資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隨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其利用外資的規模日益擴大。然而,卻存在著外資增長速度難以滿足發展要求、外資投入區域不均衡、外資企業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產生擠出效應等三大問題。
對此,專家建議,宜通過加大對外商投資新能源產業的支持政策、鼓勵中外新能源企業加強研發合作、規范新能源行業的跨國并購等舉措,在鼓勵合理利用外資的同時,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新能源產業利用外資規模擴大
新能源主要指在新技術的基礎之上開發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中國可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和地熱能等,是可以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1年發布的《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顯示,20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直接投資額達到2110億美元。對可再生能源公司、公用事業規模發電和生物燃料項目的投資增至143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第一次超過發達經濟體。其中中國吸引了485億美元投資,超過全球總投資的1/3。
安永公司在2010年9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可再生能源國家吸引力數據》顯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地。這表明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已經具備大規模利用外資的現實基礎。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介紹,隨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其利用外資規模日益擴大。目前,中國已經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新能源合作等方面簽署雙邊協議。據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2005-2011年中國新能源產業利用外資項目達到105個,總金額約為250億美元。
新能源產業利用外資面臨三大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韓琪教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等分析認為,中國新能源產業雖然利用外資規模日益擴大,卻面臨著三大問題。
一是外資增長速度難以滿足新能源發展需求。在國際資本的支持方面,中國新能源企業與發達國家同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韓琪教授舉例說,美國的新能源企業和商業銀行間保持著良性的合作關系。然而在中國,歐美的商業銀行在提供貸款方面并不是很積極。目前,中國新能源產業利用外資的增長速度仍然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二是外資投入區域分布不均勻。從外商投資新能源的趨勢來看,流向新能源產業的外資大部分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中西部新能源大省如四川、新疆、西藏等利用外資所占份額卻相對偏少,外資投入的區域分布不均衡性比較突出。這種不均衡性與各地區地理區位、投資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關聯。
三是外資企業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產生某種擠出效應。相對來說,外資企業具有技術優勢,在某些領域會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產生某種擠出效應。專家分析,近年來,外資并購中國一些行業龍頭企業的案例時有發生,這種情況有可能在新能源行業出現,這將對中國新能源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構成威脅。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新能源產業會瓜分中國的‘人才蛋糕’,提高研發人員的價格,削弱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技術競爭的比較優勢,使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技術上繼續落后于國外。”韓琪說。
多措并舉提升新能源產業利用外資和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如何既積極利用好外資,同時又能保護其自主創新能力?對此,韓琪教授等專家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大對外商投資新能源產業的支持政策。專家認為,中國應積極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進一步健全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法規,加大對新能源項目尤其是外商投資的新能源項目的稅收優惠和價格補貼力度。通過有競爭力的稅收政策吸引國外新能源產業向中國轉移部分研發環節和制造工序。
此外,應根據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情況和趨勢,適當擴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相關產業的鼓勵范圍,支持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行業的產業鏈?!?/p>
二是鼓勵中外新能源企業的研發合作,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中國新能源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合作,通過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合作開展研發項目等方式,加強國內新能源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對國外技術的轉化能力,提高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水平?!?/p>
三是規范新能源行業的跨國并購,保護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制度建設和法律法規建設,謹防外資惡意并購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及掌握新能源方面的核心科技企業。
專家建議,應在引進外資的同時更注重中國本土新能源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鼓勵國內實力較強的新能源企業積極走出去,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