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聞晚報
天文學家葉叔華 何雯亞 攝
談從政
我有一點士大夫思想,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官、不求財
記:很多科技工作者,“學而優則仕”。您曾經想到過轉型嗎?
葉:我有過從政的機會,也確實擔任過公職,但我太愛自己的專業,從來沒有放棄專業。每個人的志向不一樣,我的思想成形是在中國的古書里,有一點士大夫思想,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官、求財。在這方面我和老伴的想法是一致的,實際上我們家非常簡單。我中午在天文臺食堂吃飯,多買一些帶回家當晚飯。我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以前過的日子比現在艱苦得多。
談婚姻
白頭偕老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最遺憾老伴最困難時沒有陪在身邊
記:在您的一生中,有過現在想起來覺得挺遺憾的事嗎?
葉:就是1995年程先生骨折那次,他開刀第三天我就去美國開會了,這件事我是對不起他。交大數學系的人向我保證,會全面負責程先生的健康。但他后來有一次就說過,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不在我身邊。確實是這樣。他這也不是抱怨,他一直是支持我工作的,但這句話也是很重的,對吧?是很重的。
記:但你們依然是公認的恩愛夫妻,我想聽聽您對婚姻的看法。
葉:在我看來,婚姻就是一種承諾。你看外國婚禮上的誓言,“不論是貧困、生病,我們都要在一起。”這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講究的是白頭偕老、百年好合,沒有說中間要經歷什么。其實那個過程更重要,比結果重要多了。
談生命
連恒星都有生老病死,人生更短,我只希望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
記:那葉先生,您又如何看待一個人的生命過程呢?
葉:我自己是學天文的,我知道就連恒星都有生老病死,要重新化為宇宙當中的物質。與宇宙中天體的發展過程相比,整個人類的生存史只不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片段,人生更是短得不得了。死亡,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我只希望自己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如果我生了一個不能治好的病,我就不要去治了,那不過是浪費醫藥,浪費人力。
談教育
科學家都不愿意讓孩子做科學,這是個問題
記:現在把做科學家當成理想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大家普遍認為,做科學是要吃苦的。
葉:吃不了苦,你做什么科學家?現在最大的壞處是每個家庭都太寶貝孩子了,日本比我們好得多,比較注意鍛煉孩子吃苦的能力。
我不是批評中國的孩子,外國也是這樣,真正肯做科學的人不多。我們國外的同行,都感嘆說不要讓孩子做科學家,做銀行家多好,賺錢快。你看科學家都不愿意讓孩子去做科學了。
我自己的家庭教育很簡單,就是父母給孩子做出榜樣。我只有一個兒子,從他小時候起,每天吃過晚飯就看到父母分別看書,他也就跟著看書。特殊時期,他下工廠勞動,當了10年清砂工,白天是很重的勞動,晚上同一個房間的工人都在打牌,非常吵,但他一個人坐在上鋪看書,根本不需要我們提醒。恢復高考之后,他很快考上了大學。
談男女平等
當年說50年后男女天文臺長一樣多,現在看來過于樂觀了
記:您怎么看待現代女性的地位?
葉: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我帶團到法國去,那是我第一次出國。送別的時候,主辦方很熱情,說:為女天文臺長干杯。我記得我當時說,五十年以后,女天文臺長就能跟男天文臺長一樣多了,就不用專門為女性干杯了。現在看來,我講的過于樂觀了。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你解剖一下自己,你自己都有。比如你生了個兒子,你希望他將來的愛人,學歷比他高還是低?能力比他強還是差?你擔心你兒子受委屈,希望他妻子不要比他強,你才覺得滿意。所以男女平等,不是一句口號、一個政策那么簡單,得從人們的內心改變才行。當然,這個進程正在加快,我相信會越來越快。
寄語年輕人
要做地上的鹽,世上的光
記:您怎么看待當下年輕人的工作狀態?
葉:建國初期,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唯一的方向,所有自己的事情都可以被放在一邊。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不敢冒然批評現在的年輕人。古書說“不患貧而患不均”,太貧也不行,但現在“不均”是很突出的問題。
但我愿意一再對年輕人說,國家的需要還在這里,需要我們做點事情。中國現在是大國,但還不是富國,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就我自己來說,很高興看到新一輩的人才已不少了。我喜歡所有愿意工作的人,誰愿意努力工作,誰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想法,我都愿意支持他。
記:能否以您的個人經驗,給年輕人一些建議?
葉: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貴的貢獻。并不是說你是科學家,你就有貢獻,我是普通人,我就沒貢獻了。一個打掃公廁的女工李影,把公廁清理得像家一樣整潔溫馨。人家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她做到了,這就是一份很大的貢獻。假如每個人都這樣對待自己的工作,我們的社會怎么會不進步呢?
我是學天文的,我可以看到一個如此廣袤的世界,身邊一點小小的不如意,我覺得不值一提,都是能夠克服的。我是不信神的,但我一直抱有為善、為國、為民的想法。在基督教的教義中,我很推崇這一句:要做地上的鹽,世上的光。鹽是最便宜的,但大家都需要;光可以照亮你的周圍,你也許不能做一個名人,但你總可以做一個好鄰居、好工作人員吧?盡到你的力量、做好份內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關鍵是看做不做。
◎記者手記
先生之美
采訪完畢,葉叔華的秘書周女士立刻迎上來,心疼地對她說:我忘記在你旁邊放杯水了,你看你,說了一個半小時,一口水也沒喝!
我們都覺得抱歉。在這一個半小時里,我們只管興致勃勃地提問、上竄下跳地拍照,忽略了面前的采訪對象是一位85歲高齡的老人。或者還因為,葉叔華的反應之快速、思路之清晰,讓我們完全忽略了她的年齡。
因為工作關系,我們采訪過很多名人明星。一個女人要被稱贊“漂亮”,很輕松;但要讓人承認她是“美麗”的,不容易,可我們卻都愿意承認葉叔華之“美麗”。無論在她笑意盈盈地說“中文是美的,天文也是美的”、說“蘇軾很有現代天文觀,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動的”的時候,還是她雙目炯炯地說“我連牛棚都進去過,還怕什么呢”、說“我們這代人,堅持把國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她都是“美麗”的。
她是那種,因為心里有所愛,有所向,因而眼中有神、臉上有光、走路有風的女人。就如她自己所說:認準了方向之后,接下去就是往前走,心無旁騖。所以她能在最高級別的國際會議上據理力爭、侃侃而談,也能把包裝蛋糕盒的緞帶扎到頭上去——這種不經意之舉,簡直是為她的“美麗”加分的。
當然,我不能說她就是“完美的”。她的雷厲風行、鍥而不舍會被看成不夠“活絡”,可能會帶給他人一些壓力;她坦承自己不擅長家務,工作日就從單位食堂帶飯給老伴吃。但是,在內心世界里,她是圓滿而無愧的。我想這是因為:她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把國家的需要排在所有事情的最前面,而這可能也是他們那一代老科學家的共同特色。
她所說的,她都信;她所信的,她在做。不矛盾、不糾結、不分裂。無須借助外力來打通任督二脈,無須什么思想來醍醐灌頂。先生之美,在于眉目舒展,通透自然。
愿葉先生永遠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