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10年來,江蘇省緊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將創新驅動作為重大戰略抉擇,激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迅速增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態勢。
挖掘機、裝載機、搶險機器人……走進位于新沂市的江蘇八達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機械產品。通過堅持自主創新,目前八達重工已成為國內惟一一家研發、制造和銷售“雙動力”特種工程機械的民營企業。“我們的起重機,沒什么拿不起、放不下的!”該公司董事長陳利明自豪地說。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緊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將創新驅動作為重大戰略抉擇,使江蘇省科技創新迸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一大批企業走向前臺,呈現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態勢。
高新技術產業昂起“龍頭”
“搞核酸,到昆山。”眼下,這一說法已成為國內外業界的共識。“瞄準前沿科技開發新興產業,向全球研發分工的高起點提升,力爭形成先發優勢。”昆山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昆山在2007年引進北京大學小核酸技術專家梁子才創辦的企業,此后又成立了小核酸生物技術研究所,以技術研發推動產業開發,現已在昆山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以小核酸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基地。
5年前,蘇州工業園區與中國科學院及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合資創建了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并以此帶動園區建立了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和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如今,園區已集聚了160多家納米企業和5500名專業人才,初步形成了以納米光電子、微納制造等為核心的納米技術產業發展布局,去年產值超過60億元。
“戰略調整帶來的深度技術儲備,讓蘇州工業園區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站到了納米產業發展的同一起跑線。”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納米技術是21世紀最具開發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園區立足高起點,圍繞一個“米”字做文章,在短短幾年里便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成國內外知名的納米研發和產業基地。
丹陽市政府牽線組成了由14位兩院院士參與的江蘇省丹陽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以此為龍頭聚集高端要素、整合創新資源,丹陽市100多家中小企業很快形成高性能合金復合材料產業集群,成為全國獨具特色的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基地。
“以高端化為主攻方向,江蘇省加強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端領域部署,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響‘江蘇創造’的品牌。”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南平介紹說,目前江蘇省光伏產業產能占國內總量七成、全球總量1/4;風電產業鏈齊全,將建成我國近海最大的風電產業基地;集成電路封裝產業銷售收入穩居全國第一。
2001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047.61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的17.3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72.77億美元;2011年,江蘇省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8377.8億元,增長26.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5.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1294.4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1.4%。相較之下,總量10年間增長18.7倍,占比10年間增長17.92個百分點,出口增長17.8倍。
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迅速成長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科技部部長萬鋼考察了江蘇新興高科技產業后評價說:江蘇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一直居于全國的重要位置,也發揮了重要的表率作用。
自主創新 企業走向前臺
“現在國內重型汽車發動機都是引進技術,只有我們是自主創新技術。”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廠長助理黃成海表示,10年前錫柴就根據“歐Ⅱ”排放標準,與奧地利一家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在逐步融入國際創新體系的過程中,形成了企業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現在錫柴已能按照最新“歐Ⅴ”排放標準,自主開發新一代柴油機產品。
“這就是用在波音757飛機上的碳纖維剎車盤。除了用于國產大運輸機,我們企業的產品還在軍用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江蘇天鳥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繆云良介紹說。
這是一個令人自豪的數據:江蘇已擁有3萬家民營科技企業,形成創新企業集群,在全國名列前茅。江蘇省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先后建成了江蘇(沙鋼)鋼鐵研究院、聯創軟件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載體,通過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江蘇企業的市場話語權不斷增強:碳纖維產品從根本上改變了受制于人的狀況,極大地緩解了民用和軍用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研究開發一類新藥38個,占全國一類新藥總數的30%左右。
為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江蘇省研究出臺了鼓勵企業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的23條政策措施,讓創新的理念在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江蘇省還加大財政直接投入,使得科技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推行科技稅收減免的政策,大大調動了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超過1.1萬項,138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進入產業化。
企業走上創新前臺,各種創新、研發的投入大幅攀升。去年,江蘇省全社會研發投入歷史性地突破10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2%,總量10年間增加12.9倍。這表明江蘇省提前4年達到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目標,其中研發投入達到了創新型國家的投入水平。
人才聚集 “創新種子”生根開花
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中,江蘇連續第三年榮膺冠軍。2011年,江蘇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2%。這份優秀成績單的背后,是江蘇多年來精心培植的創新沃土在提供養分。
在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曾任職國際知名企業高管的海歸博士黃強正帶領自己的團隊探討新的研發方案。黃強只是近年來進入天合光能人才庫的人才之一。通過廣納賢才,天合光能吸引了全球20多個國家的技術、管理、商務人才,同時通過加快科技創新,僅2010年就申請專利200多件,天合光能市值和綜合實力已名列同行業全球第二。
堅持以高素質人才引領創新型省份建設是江蘇的不二選擇。江蘇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說,近3年來,江蘇引進高層次人才近9萬名、創新創業團隊2200多個,中央“千人計劃”人選者達到176人,創辦高科技企業1000多家,形成了引進高層次人才、創辦高科技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鏈式效應”。
“一個人加一臺電腦”,是不少高層次人才在江蘇創業初期的真實寫照。幾年下來,許多人創辦的高科技企業已發展到相當規模。在蘇州創業的海歸博士譚耀龍感慨道,江蘇為科學家提供的創業資金、公共平臺、“保姆式”和“管家式”服務等一系列扶持,構成了極具江蘇特色的創新創業環境,幫助科學家順利變身為科技企業家。
人才政策和創新環境,給江蘇的創新、創造裝上強勁的“馬達”。2011年,江蘇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348381件和199814件,專利申請總量、專利授權總量、企業專利申請量、企業專利授權量以及發明專利申請量5項重要指標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相較10年前,授權專利增長3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