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上海成立產研院補齊創新體系“短板”
本報上海8月23日電 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今天正式揭牌成立。它將在上海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戰略規劃、組織協調、聯合研發、成果轉化和政府決策咨詢等方面的作用,并將激活上海數量眾多的科研院所的創新“神經”。
如果把創新比作接力賽,第一棒是科學發現和機理驗證,第二棒是技術形成和原型實驗,第三棒是應用轉化形成生產性技術,第四棒則是產業化和商品化。現在比較缺的是第三棒的傳接,這一直是創新鏈上的薄弱環節。秉持“開放創新、服務產業”的理念,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定位為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引領提供統籌、支撐、服務的平臺,決心牽頭作為一個組織者和行動載體,同產、學、研、用等各界組成聯盟,共同傳接好“第三棒”。
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鈕曉鳴介紹,產研院虛實結合,是一個屬于社會、不設圍墻的創新機構,將突破傳統機制對創新資源的束縛,聯動統籌,柔性組合各類社會力量共同進行創新研發,可以讓用戶、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在其中完成所需的技術研發和轉化任務。
在設立研發項目方面,產研院堅持開放性,以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為主、自研為輔的原則,采取“合同科研”的管理機制。圍繞一個目標,產研院通過聯盟或招標的形式組織產學研用開展合作攻關;或依托產研院的創新平臺以項目方式引進研發團隊開展集中攻關。項目完成后,團隊可離開產研院,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
資源配置和利益共享是開放合作的關鍵機制。產研院通過資源統籌,突出重點進行投入。完成合同后,通過知識產權、研發報酬、轉化收益等不同形式給予合作方利益回報。為支持更多的成果產業化,鼓勵研發團隊設立衍生公司把新技術快速帶入產業,產研院與一批產業投資機構建立合作聯盟,對有成長前景的技術、團隊或企業早期介入其研發過程或進行長期跟蹤,共同扶持一批企業快速壯大。
產研院將力促上海“十二五”期間形成以產業共性技術研發為核心,面向產業和行業服務的工程化技術集成創新平臺,傳接好從技術研發到商業化過程中應用轉化的“關鍵一棒”,初步建立應用技術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