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5年來,中關村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概括起來就是‘十件大事’、‘三大突破’。”日前,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表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堅持科技與人才、科技與資本、科技與市場相結合的原則,通過開展“1+6”政策先行先試、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建立資金統籌機制等措施,在首都經濟發展貢獻率、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依靠創新驅動、推動科學發展方面成效顯著,成為引領高新區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十件大事”與“三大突破”
楊建華表示,中關村5年來推進的“十件大事”分別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中關村的“1+6”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率先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建立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市會商工作機制;與國家部委聯合開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積極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和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促進工作試點;啟動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率先建立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資金統籌機制;重組設立中關村發展集團;建設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
在以“十件大事”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下,中關村示范區的創新發展在對首都經濟發展貢獻率、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上取得了“三大突破”。
一是對首都經濟發展貢獻率取得新突破。2011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96萬億元,占全國高新區的1/7;企業繳納稅收925.8億元,增加值3062.6億元,占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9.1%,對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23.7%。今年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達到1.02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25%,對首都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
二是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取得新突破。中關村示范區在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北斗導航系統終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為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上海世博會等提供了數百項技術解決方案。在國家確定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關村都發揮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取得新突破。中關村示范區收入超過億元企業總數達1648家,比2006年增加近千家,收入5年年均增長26.4%。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282家、100億元以上企業31家,形成了一批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型企業。
堅持“三個結合”發展原則
楊建華總結說,中關村示范區在創新發展實踐上取得“三大突破”,與其堅持科技與人才、資本、市場相結合的原則密不可分。
在科技與人才相結合方面,率先建設了中關村人才特區。2011年,中關村人才特區通過各類專項計劃引進海內外人才4962人,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436人。目前,北京地區共引進中央“千人計劃”專家629人,約80%在中關村;301人入選了北京市“海聚工程”,約70%在中關村。中關村企業集聚各類人才115萬名,其中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人才1.3萬名,碩士研究生學歷人才12.8萬名。一大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創業團隊不斷涌現,人才聚集效益進一步增強,依靠人才智力優勢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趨勢向好。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在科技與資本相結合方面,健全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創造中關村科技金融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個基礎、六項機制、十條渠道”的中關村投融資模式,同時,借助資本市場力推企業做強做大。截至目前,中關村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23家,其中境內144家、境外79家;境內上市公司中,主板市場51家、中小企業板市場32家、創業板市場61家,形成創業板“中關村板塊”。上市公司群體的不斷壯大,極大地激發了企業改制上市的積極性,促進了創業投資在中關村的發展,提升了中關村的投資價值。
在科技與市場相結合方面,以需求拉動創新,支持企業開拓市場。主要體現在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工作力度為企業創造市場和支持自主創新企業承接重大工程兩大方面。如支持水晶石承接重大工程,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數字卷軸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再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絢麗的“倫敦碗”,來自中關村的數字圖像服務供應商水晶石,呈現了一個又一個視覺盛宴,展示了中國企業的科技實力。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龍表示,中關村示范區創造了八個“全國率先”:率先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率先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率先發布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率先搭建我國第一個中央和地方資源整合的協同工作平臺,即中關村創新平臺;率先實施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稅收政策等先行先試的試點政策,實現了系統全面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率先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率先成為我國第一個現代服務業試點區域;率先成為我國第一個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引領高新區創新發展
“建設中關村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是充分發揮中關村創新優勢,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重要實踐。”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胡世輝表示,在推動中關村示范區發展上,科技部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開展政策總結評估,為進一步完善政策和擴大試點提供依據。
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成都、西安、深圳等國家高新區負責人均表示,中關村發展模式值得學習和借鑒。
“中關村示范區最成功的經驗,就是通過政府引導、政策覆蓋、產業集聚和平臺建設等方式,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海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振全表示,將學習、借鑒中關村示范區發展模式,不斷優化促進上海張江示范區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
成都高新區科技局局長林濤表示,走過20年歷程的成都高新區正在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中關村示范區的探索與實踐,為成都高新區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成都高新區將積極借鑒和汲取中關村示范區的試點經驗,在推進自主創新、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創新型集群、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