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研發業務單元總經理 吳凱
吳凱,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先后就職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SKF中國公司,2008年加入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歷任供應鏈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總經理兼北京金風科創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1年1月起任金風科技執行副總裁。
風能以其清潔無污染、可再生的特性成為傳統化石能源最有競爭力的替代品。同時,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對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多樣化、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雖然中國的風電起步并不算晚但是在2003年以前發展一直處于比較“冷靜”的狀態,鮮有作為。2005年,發改委打破這種僵局,將5萬千瓦級以下項目的審批權下放在地方政府,而當年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法》,更是成為了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的催化劑。
《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大型能源電力企業必須購買可再生能源產品,并要求電力公司所發電中必須有一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比例。同時,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給予企業一定稅收上的優惠。為了支持新能源發展,新能源發電的上網電價也比傳統電源要高。
我國風電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據悉,陸上可開發的儲量為2.53億kW,海上可開發的儲量為7.5億kW,因此,風能自然成為了新能源發電的寵兒,一時間,風電發展如火如荼,國內風機廠商數量也以驚人的數量增長,市場迅速鋪開。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迅猛發展,2006-2010年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從260萬kW增長到4182.7萬kW,2010年新增風電裝機1600kW,累計裝機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問題頻發 中國風電陷入反思
然而,“大躍進”式的急速發展卻為風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由于風電資源集中在內蒙及華北區域,當地電網建設在過去幾年遠遠趕不上風電場的建設速度,并網問題使得至今仍有近四分之一的風機處于窩點狀態。同時,2011年也是風電事故頻發的一年,據統計,2011年發生風電事故多達30余起。這讓后起直追并問鼎“世界第一”的中國風電陷入了反思。
2011年6月~8月,國家能源局密集下發了多個關于加強風電管理的文件,風電行業調控力度加大,轉變風電發展思路,要求各?。▍^市)發改委嚴格執行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緊隨其后,在2011年8月底,主要風機制造商半年報數據發布,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2年6月28日,A股風電上市公司已有12家公布半年業績預報,延續去年勢頭,9家公司業績預報同比下降,下滑趨勢未有減緩征兆。
種種跡象表明,“十二五”期間,中國風電將進入深度調整期,行業也將隨之迎來大洗牌。對此,金風科技執行副總裁兼研發業務單元總經理吳凱認為,“近期的調整,屬于市場發展的必經階段,風電市場日趨成熟和理性,對于真正具有實力的風電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金風科技支持國家“風光儲輸”示范項目
風電并網是主要瓶頸
事實上,風電產能過剩、風電事故頻發僅僅是表面現象,真正的深層次原因是電源結構的不盡合理和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后。吳凱告訴記者:“風電并網問題是目前風電發展中遇到的主要瓶頸,歸根究底并不是風電設備的技術因素,而是電網發展的速度相對滯后于風電發展速度,造成風電并網難題。”同時,他還表示,“在風電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電網公司對風機的一些新規則和要求,要通過技術改進和創新,適應現代電網的新要求。因為電網提這些要求,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大比例地接收風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風電設備制造商需要與電網公司配合,從而提高風機的并網性能。
據介紹,金風科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向市場推出了“并網友好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提供包括滿足國家各項并網技術標準的直驅永磁系列機組、自主研制的全功率變流器、傳統齒輪箱和直驅機組低電壓穿越升級改造方案、風電場中央監控系統、風電場能量管理平臺、產能預報系統等在內的多項并網友好產品和解決方案,可支持風電場滿足國家最新頒布的各項并網技術標準和實現 “數字化”管理,為客戶創造價值。國家電網提出來的是低電壓穿越,而金風科技機組現在可以做到通過零電壓穿越。
同時,金風科技一直研究的 “智能微網”風光儲輸示范項目也是其為實現風電并網作出的努力。“我們希望通過金風科技‘智能微網’風光儲輸示范項目的研究,對一些相關關鍵技術做儲備,適應未來市場需求。”金風科技 “智能微網”項目是通過能量管理系統,對微網內的2.5MW直驅永磁風機和500kW光伏等分布式電源、多類儲能系統和負荷進行綜合管理的示范和實驗平臺。儲能設備功能是實現功率平滑和微網出力削峰填谷控制等功能。其次,在孤網模式,儲能設備通過調頻和調壓作用結合控制系統保證微電網的安全運行。
弱市調整 覓尋新增長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里面明確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風電發展的五年和十年發展目標。2015年風電發展目標為累計并網風電裝機超過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基本建立完善的風電產業鏈,掌握先進風電機組整體設計能力,形成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工程施工能力。2020年目標為累計并網風電裝機2億千瓦以上,年發電量超過3800億千瓦時。海上風電裝備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風電裝備具備國際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此可見,國家支持鼓勵風電發展的大方向并沒有變,而且支持力度也很大。
即便如此,這個陣痛期的過程依然殘酷。面對惡劣的市場環境,國內各大風電企業紛紛開始在弱市中調整,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也紛紛覓尋新的增長點。
風電機組大型化目前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與科技部《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都明確提出了大型化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針對風電機組功率大小問題,業界曾經有過一場爭論。一些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風電巨頭憑借其在兆瓦級大風機領域的技術壟斷地位,在中國力推千瓦級小機組,甚至組織國內一些專家發出“風電機組不可一味求大”的呼吁。但隨著國內風電技術和市場的逐步成熟,人們開始意識到,如同火電機組從小到大的過程,發電機組的大型化才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與此同時, 由于傳統陸上風電遇冷、國內市場飽和的原因,發展海上風電業務也是眾多風電企業應對不樂觀市場現狀的策略之一。
我國有18000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可利用的海域面積達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的風力和風速常年可維持在較為恒定的狀態,波動性較小;海上風電場接近人口稠密、對用電需求量巨大的大中型城市,可有效減少電力運輸成本,這都是發展海上風電的優勢所在。但是,海上風電比陸上風電更為復雜,對風電設備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同時, 海上風電的成本較高,為更好的攤低成本,需要更大的風機單機容量。因此,風電企業不能簡單地用陸上風電的發展思路來開發海上風電,不能急于求成,技術的創新和積累更為重要。吳凱告訴記者:“金風科技直驅永磁6MW海上風電機組是我們既定的項目。但公司對海上風電開發會采取穩妥的戰略,秉持“積極關注、謹慎實施”的理念,不會急于冒進、跟風。如果產品質量不好,會給客戶帶來很大麻煩。”據介紹,金風科技的直驅機組在海上具有明顯優勢,沒有齒輪箱,可靠性較高,運營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
除了以上兩點,應對動蕩市場的最根本策略是:修煉內功。吳凱告訴記者:“充滿挑戰的市場對企業的升級換代有好處,我們可以借助市場的壓力來調整公司的管理,把公司的管理做得更加集約化。雖然有壓力,但一個好公司不會傷筋動骨。這時候要很好地利用市場壓力,苦練內功,把技術和產品、服務和工作質量提高,把客戶的滿意度提高。”
雖然同中國的很多行業一樣,風電產業也在經歷著發展—治理—再發展的中國特色發展過程,但是我們終究看到,隨著2011年風電場管理相關政策及行業標準的陸續出臺,以及行業內部整合、優勝劣汰腳步加快,行業技術標準逐步完善、整體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風電產業的發展更趨于理性。
金風科技北京研發中心
我們期待著未來的中國風電能夠不再一味追求速度而損失了質量,能夠從只關注裝機容量轉向更加重視風電電量,從集中大規模開發向大規模、分散開發相結合的方式轉變。那個時候,風電強國將不再是夢。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2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