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硅生產國,每年工業硅產量相當于全球總需求量的一半。然而,日益發展壯大的硅產業也暴露出了盲目發展擴張的一些隱患。為此,業內人士作出了積極努力,并呼吁國家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中國硅產業的升級破局,謀求全球話語權。
“中國硅”影響全球硅業發展
“2008中國硅業國際論壇”近日在昆明舉行,來自挪威、瑞典、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0多個省市的硅界企業、專家學者等參會。
為何一個在西南邊陲舉行的論壇會吸引那么多的國內外廠商、銷售商及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這得益于“中國硅”的獨特魅力——我國工業硅年產量相當于全球總需求量的一半,工業硅的產能產量和出口量均已居世界首位。“中國硅”中,尤以云南硅資源最豐富,2007年云南省工業硅年產量占全國工業硅總產量1/4左右。
中國的工業硅生產始于1957年,至今已50余年。從1980年開始出口,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中國工業硅年出口量達到10萬噸以上,2007年出口量增加到近70萬噸。我國工業硅的年產量已達到約120萬噸。工業硅出口的國家和地區數近60個,年出口量已相當于西方發達國家總消費量的一半以上。中國的工業硅生產和出口,對世界硅業和相關產業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工業硅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在全球硅市場中卻沒有與之相應的“話語權”,工業硅生產和出口的效益一直欠佳。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出口工業硅的價格一直嚴重偏低,經常是比國際市場正常價低20%至30%,有的甚至低到50%。200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工業硅出口價格雖然有所提高,但與國際市場橫向比較仍然差距較大。2007年,我國工業硅平均離岸價是1381美元/噸,今年1月至5月上漲到2001美元/噸;同期美國和歐盟的工業硅現貨價則從2200美元/噸上漲到3500美元/噸。
盲目擴張走入困局
據分析,我國工業硅出口長期價格偏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工業硅項目的盲目擴張,低水平重復建設,并由此導致無序競爭,互相壓價。
2004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對包括工業硅在內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性產品行業,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此情況下,工業硅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勢頭已受到一定遏制,落后生產能力開始被淘汰,節能環保意識有所增強。但不能不看到在取得這些初步成效的同時,長期盲目擴張積累的問題,仍很突出。這樣的問題,云南的硅產業企業有著切身的體會。目前云南共有工業硅生產廠家100余家,但長期以來,云南硅業物流鏈條不健全,硅產業尚處于低級生產階段,產品多以粗加工為主,落后的生產工藝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云南硅生產企業對中游銷售商形成依賴性,離終端市場越來越遠,甚至出現斷鏈。中游銷售商控制著“云硅”的貿易及物流環節,一再壓低進貨價格。盡管很無奈,但云南硅生產企業卻不得不在這條變形的產業鏈上掙扎。
被捏住命脈的硅生產企業如同困獸。為爭取更多市場,企業間相互競爭,因為沒有拳頭產品,競爭的砝碼轉向價格。“誰的價格低,誰就有市場”。失衡的競爭將云南硅產業帶入“困境”。產品價格一降再降,企業效益得不到合理體現,云南硅產業整體發展受限,深陷削價惡性競爭的泥沼。作為中國硅產業中的一分子,雖然每一家硅生產企業都有各自的資源和渠道,但面對市場的殘酷,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中國硅”急需升級突破
長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不僅造成出口效益不佳,也使得企業經營和設備裝置落后,技術管理水平難以提高。為了使我國硅業擺脫目前的困境,使我國硅業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產業,在全球硅市場中有一定的話語權,必須在國家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下,重視和加快落實各項產業升級的具體措施和步驟,搞好工業硅的產業升級。
“只有逐漸把企業做大做強,才能提高我國硅業的競爭力,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搞好對國外反傾銷的應對應訴,解決國際市場上對我國工業硅出口的價格歧視。”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何允平說。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關鍵因素是科技。科技滯后,導致我國不具備很多應用領域內硅材料的精加工能力。以半導體及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材料多晶硅為例,20多年來,只有日本、美國、德國擁有這方面的先進產業化技術,但其一直實行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并將多晶硅作為戰略物資,嚴格控制供應量,致使多晶硅價格飛漲,國內相關下游企業開工能力不足四成,嚴重影響我國信息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在廣闊的市場和落后的研發技術的尷尬局面中,中國硅產業舉步維艱。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工業硅的種類和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原料的精選、工藝條件的改進、精煉方法的創新等都必須注入新的技術。要實現我國硅材料可持續發展,當務之急就是依靠科技。只有不斷增加產品中的科技含量,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