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了國際原油市場中期預測報告,對未來5年國際原油市場進行預測。報告顯示,受全球經濟低迷和石油供應增長的雙重影響,未來5年國際石油需求增速放緩,價格或將出現回落。
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16年,石油需求年平均增速為1.2%,低于此前預計的1.3%。2012年國際石油日均需求量預計為8979萬桶,到2016年達到約9500萬桶。預計北美和歐洲的石油日均需求量緩慢下降,將分別從2011年的2410萬桶和1440萬桶,下降至2013年的2380萬桶和1370萬桶。其他地區的石油日需求量則緩慢增長。
報告預計5年后全球石油日均供應量將突破1.02億桶,超過石油需求量。報告還列舉了石油供應的利好消息:利比亞戰后石油產量迅速恢復;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量也處于30年來較高水平;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有望在10年內翻一番;北美地區的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開采取得新進展。
國際能源署預計5年后北美地區原油將逐步實現自給自足,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為應對危機的閑置產能也會提高,預計從現在的365萬桶提高到5年后的500萬桶以上。
此前,歐佩克也將2012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增量下調了80萬桶。歐佩克將這次下調歸因于全球經濟疲軟。歐佩克認為,全球石油需求將持續受到世界經濟不穩定、工業生產放緩的影響。
美國、歐盟等的經濟不確定性影響著全球石油需求。
日本和印度分別因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和夏季斷電而增加對石油的需求。
國際能源署總干事范德胡芬表示,石油市場緊張的狀況將會暫告結束,并逐漸趨于緩和。她認為,這份報告顯示的石油供需平衡更加合理。但有分析人士認為,國際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并不是積極信號,體現了對全球經濟走勢的悲觀情緒。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再一次為全球經濟亮起警燈。
石油供需關系的變化是否會導致石油價格下跌?國際能源署的專家對此謹慎地指出,石油價格會在這一時期趨穩,但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預計2017年歐盟、美國、日本的石油進口均價為89美元/桶,低于今年107美元的平均水平。
(本報巴黎10月24日電)
點評
高世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石油價格受基本面——石油供需平衡和非基本面雙重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和中東局勢是影響現階段國際原油價格的主導因素。未來5年,國際原油價格仍將劇烈波動,但其總體趨勢仍將是穩中略降。
從石油供需來看,需求方擔憂心理導致當前國際油價跌落。受來自歐美、印度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非利好經濟數據影響,全球石油需求難以實現顯著增長,加劇了對石油需求減弱的擔憂,國際油價幾度跌落。最近聯合國發布的報告認為,全球經濟未來兩年將繼續減速,甚至可能再度衰退。如果歐債危機引發全球經濟二次衰退,國際油價將再次下跌。有國際機構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國際石油需求的凈增長幾乎全部源自新興經濟體,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導致國際石油需求低迷的主要原因。此外,歐佩克的石油供應量穩步上升,超過市場對歐佩克石油產量預期。盡管伊朗遭制裁導致石油供應量減少,但伊拉克石油產量快速上升,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亞的石油增產潛力也逐步顯現。當前歐佩克石油日產量超過3100萬桶,比該組織每日目標產量高出100萬桶,石油供應相對充足。
從非基本面看,伊朗、敘利亞等中東地緣政治危機是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此外國際油價還受產油國國內局勢、煉油廠事故、石油庫存和儲備水平、投機和美元走勢等因素影響。近期國際油價上揚的最大壓力還是來自伊朗、敘利亞局勢。一旦美國對伊朗、敘利亞動武,那么因需求不振和供給改善而出現的油價回落趨勢將會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