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定市大力實施以沼氣池建設、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循環經濟模式,促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截至目前,全市農村戶用沼氣池保有量達到31.9萬座,年實現經濟效益4.15億元,受益人口127萬。小麥秸稈還田面積508.89萬畝,占小麥總面積的91.7%,創歷史新高。
保定市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中確立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典型引導、示范帶動的發展思路,同時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推進沼氣池建設,形成了一批適應不同區域條件的沼氣建設模式,如淶水、容城結合養殖業大力推廣“豬—沼—果(菜、糧)”沼氣綜合利用模式;高碑店市結合特色產業豆腐絲加工,大力推廣“加工—養殖—沼氣—種植”的模式;唐縣在養殖戶、制酒戶、屠宰戶、糖稀加工戶中推廣20立方米以上中型沼氣生態家園富民模式;定州結合無公害蔬菜生產,推廣“豬(牛、羊)—沼氣—蔬菜”模式;易縣依托旅游資源,把沼氣建設同文明生態村創建、發展農家旅游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沼氣生態旅游富民之路。
農作物秸稈轉化是農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內容。近幾年來,保定市大力推廣以秸稈還田為主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發展大型玉米秸稈還田機近12000臺、小麥秸稈切碎拋撒機9000多臺。今年"三夏"期間,全市完成小麥秸稈還田面積508.89萬畝,占小麥播種總面積的91.7%,創歷史新高;預計大秋期間玉米秸稈還田面積可達300萬畝以上。他們還推廣了秸稈壓塊飼料和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利用農作物秸稈積肥等多項技術措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據了解,2007年全市有機肥積造和應用達到4500萬立方米。利用秸稈壓塊飼料技術,全市年處理農作物秸稈12萬畝,秸稈青貯50萬畝。今年青貯全株玉米達到40萬畝,預計種植戶可增效1.6億元以上。
利用以作物秸稈為主的農業副產品發展食用菌生產,是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新型產業。每發展一畝草腐性食用菌,平均消耗40畝的作物秸稈。目前,保定市已形成了以唐縣為主的杏鮑菇、金針菇生產基地,以順平為主的平菇、雞腿菇生產基地,以望都、滿城為主的雙孢菇生產基地,以易縣、淶水、淶源為主的香菇等生產基地,基本形成了龍頭企業+產業協會+農戶的產業格局。秸稈利用也從剛開始的小麥秸稈發展到現在的青鮮玉米秸稈種植雙孢菇、杏鮑菇等許多食用菌品種,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全市食用菌行業輻射面和種植規模迅速擴大,由平原、半山區逐步向深山區擴展,全市涌現出唐縣、順平等幾個食用菌生產萬噸縣和唐縣雹水、齊家佐,淶水永陽等12個食用菌生產千噸鄉,初步形成了30個食用菌專業鄉鎮、126個專業村,注冊了"白玉"、"唐花"等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