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10月31日,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中國實驗快堆工程通過專家驗收,這標志著我國核能發展“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關鍵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作為國家863計劃最早立項支持,迄今支持額度最大的國家科技項目,中國實驗快堆的發展只是我國科技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以“十年”為尺度衡量,我們能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中國科技事業的躍升。這十年是“創新鑄魂”的十年,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深入人心、加快落實;這十年是“創新鑄業”的十年,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民生作出貢獻;這十年是“創新鑄基”的十年,科技基礎能力建設逐漸加強,全國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初具雛形。以“十年”為尺度衡量,我們更能清晰看到我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創新環境的鏗鏘足跡。
謀劃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宏偉藍圖
2006年1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世紀以來的首屆全國科技大會。之后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和8個具體發展目標,明確了2020年前我國科技工作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
包括科技部在內的十多個部門積極參與規劃綱要的戰略研究和制定。該項工作整整耗時兩年,凝聚了2000多名中國專家心血,其間12次易稿。
戰略規劃已經部署,創新性國家建設宏偉藍圖已經繪就。為加強《規劃綱要》各項任務落實,制定實施《規劃綱要》60條配套政策和78項實施細則,地方出臺了570多個地方性政策文件,激勵支持自主創新。全部啟動并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依托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等,分解落實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等重點任務。
目前,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已得到全面安排落實,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指標實現良好,特別是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等指標進展顯著。
注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
2008年底,不期而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從大洋彼岸呼嘯而至,對我國經濟形成沖擊,形勢嚴峻。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治本之策。科技部加快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大力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國共有11萬余名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科技部投入6.4億元,拉動地方省級政府投入12億余元。
科技,不僅在應對危機時打了一場硬仗,更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我國在電子信息、能源環保、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部署實施了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填補了大型快速高效數控全自動沖壓生產線、核電超大鍛件、“申威1600”高性能中央處理器(CPU)產品、快速成像測井技術裝備等重要技術和裝備空白,突破了時分同步碼分多址長期演進技術(TD-LTE)寬帶多媒體、12英寸65—40納米集成電路成套工藝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工藝,研發了抗癌藥物埃克替尼、第四代艾滋病病毒診斷試劑、水污染監測治理裝備、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等一批重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