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基
地、產學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師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基地,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科
技型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綜合性科技創新平臺。一流的國家大學科技園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
國家大學科技園承擔著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功能,面向產業發展需求,依托高校技
術和人才優勢,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模式,與地方共建產業化基地,較好地滿足了地方對科技的迫切需求,支撐區域經
濟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不斷完善,促進了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大學科技園進入穩步成長新階段
國家大學科技園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在高校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
設的激發下,逐漸創辦和發展起來的。
1986年,鄧小平同志發出“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號召,我國開始組織實施863計劃,吹響了大學科技人員
發展高科技產業的號角。同時,我國科技園區的初期建設成效也引起了一些理工科重點大學的關注,他們開始嘗試利
用當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環境和條件,以及大學自身得天獨厚的技術與人才優勢,探索一條新的產業報國之路。
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首家大學科技園——東北大學科技園于1989年創立,主要從事軟件和自動化技術開發應
用,雖然其占地面積只有0.62平方公里,卻孕育著中國大學科技園發展的美好未來。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發表以后,進一步加快了我國教育、經濟、科技體制改革的腳步,為科技成果轉化
及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國內許多大學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精神的引導下,開始借鑒國外大學創辦科技園
的成功經驗,打破傳統的辦學模式、大膽嘗試,先后創辦了40多家大學科技園。經過20多年的探索發展,特別是近
10年的發展,我國大學科學園在經歷逐步規范階段、快速發展階段之后,目前已步入穩步成長階段。
逐步規范階段
1999-2000年是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逐步規范階段。1999年開始,國家加快了對大學科技園建設的規范力度,緊鑼
密鼓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陸續出臺很多必要的政策文件,我國大學科技園開始由自發發展階段轉入政府、社會與大學
聯合推動、有序發展的新階段。
1999年是我國大學科技園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聯合召開“大學科技園發展戰略研討
會”,第一次在國家層面上研究大學科技園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
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到大學科技園,并解決了兩個根本問題:一是明確了政府對大學科技園發展的態度立
場,認為這是值得肯定和大力扶持的新生事物;二是指明了其發展方向及目的;9月,科技部、教育部聯合成立全國
大學科技園工作指導委員會,由兩部主管部長任主任,從國家層面推動大學科技園工作,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
12月,兩部發出《關于做好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清華科技園等15個大學科技園作為建設試
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