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國務院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這是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出臺之后,國家支持中部地區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為全面了解《意見》出臺的背景和目標任務,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記者:出臺這份《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印發實施以來,中部六省呈現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全面繁榮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良好局面。2006年以來,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7%,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由2005年的18.8%提高到2011年的20.2%。
與此同時,由于基數低、起步晚,制約中部地區長遠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三農”問題突出,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大;城鎮化水平較低,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等。目前,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少指標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大大落后于東部地區。2011年,中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80%,僅為東部地區的一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83%和95%;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對外貿易量僅占全國的4.5%;人均地方財政支出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3%;教育、衛生等社會領域的人均支出也與全國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這表明,中部地區崛起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采取更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激發中部地區發展活力和動力,努力實現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全面崛起。
記者:制定《意見》的基本考慮是什么?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中部地區在新時期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一是中部地區是全國“三農”問題最為突出的區域。中部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10.7%,農村人口占全國的30%,耕地面積占全國的23.8%,糧食產量占全國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占全國的40%,整體上人多地少、農業比重較高、農民收入偏低,是全國“三農”問題較為突出和集中的區域。中部地區能否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直接關系到全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二是中部地區是推進新一輪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區域。從工業化發展看,2011年,中部地區工業占GDP比重為47.5%,高于全國7.5個百分點,服務業占GDP比重為33.5%,低于全國9.6個百分點,總體處于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未來產業規模擴張、承接產業轉移、結構優化升級、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空間十分巨大。從城鎮化發展看,2011年,中部六省城鎮化率為45.4%,低于全國約5個百分點,處于城鎮化中期的快速發展階段,大量農村人口需要轉移,城鎮化發展潛力巨大。三是中部地區是內需增長極具潛力的區域。中部地區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升級、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需求旺盛。同時,中部地區擁有3.6億人口,當前正面臨著消費升級換代的重大機遇,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09年以來,中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5%,居四大板塊前列,凸顯了巨大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