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今年6月30日,一臺名為5.5T(特斯拉)零揮發低溫超導磁選機在山東省濰坊市通過了有關專家的技術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少數發達國家在我國壟斷磁選機市場的局面被徹底打破了。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國產的紙張和陶瓷沒有外國生產的白。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原料—高嶺土的提純度不夠。而要提高純度,就需要有高質量的磁選機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在完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改造時,完全掌握了低溫超導磁體技術。于是該所與山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臺5.5T零揮發低溫超導磁選機。它不僅打破了國外對磁選機產品的壟斷,提高了我國磁選機的技術水平,而且大大降低了維護運行費,為中國相關工業領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0年來,中國科學院在加強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的同時,也加強了為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服務。
前瞻研究 跨越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步入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解決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有效應對自然災害與公共安全事故,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等任務十分艱巨。這些都對科技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中科院通過知識創新工程和“創新2020”,組織各研究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甘肅省白銀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變電站——世界首座超導變電站。在10余年的時間里,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的科學家在先后研制成功系列高溫超導電力裝置的基礎上進行集成創新,從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超導變電站的并網運行。
在我國經濟社會及能源體系的發展中,西電東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遠距離輸電對能耗、安全性能等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而超導電力設備具有常規電力設備不可比擬的優勢,不僅能耗低、重力輕、占地小、環保性能好,而且還可大幅提高電網的安全可靠性。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瞄準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的需求,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將世界最先進的高溫超導技術“嫁接”到電力技術中,從而創造出多項世界和中國第一,使我國超導電力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科技是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2002年,國家863計劃“高溫超導技術”專項正式啟動,重點支持高溫超導材料及其在電力技術和電子學方面的應用研究,以期為我國未來電力產業的發展做先行探索。
那一年,36歲的肖立業博士是中科院高溫超導限流器研究項目(由國家863計劃、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聯合資助)的首席科學家。他帶領的團隊,在2004年到2005年期間,先后研制出當時世界上并網運行的最長的高溫超導電纜、我國首臺高溫超導限流器和高溫超導變壓器,并先后在國內投入配電網示范運行。這些設備的多種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電工研究所在原理創新的基礎上,在全球率先實現電力設備的多種功能的集成,研制出世界首臺超導限流—儲能系統。兩年后,他們又研制出世界第一臺高溫超導儲能系統并進行了現場實驗:當電網中的電壓、頻率等出現波動時,高溫超導儲能系統能夠對電壓和頻率進行補償,從而確保用戶用到安全可靠的高質量電力。2011年2月,在上述關鍵設備研究與示范的基礎上,電工研究所又研制出世界首座超導變電站系統,并在甘肅省白銀市投入配電網的示范運行。
通過前瞻性的研究,讓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使研究領域和相關產業部門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科院償試出一條未曾走過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