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剛剛閉幕的2012中國水博覽會暨中國國際膜與水處理技術及裝備展覽會上,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家中外企業展示最新產品和技術、尋求環境解決方案、了解行業動態,其中水處理行業實力最強幾家設備與技術企業悉數到齊。而驅使這些跨國企業來到展會的是我國日益增長的水處理市場。
水處理產業是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子行業,我國提出的發展重點是新設備的產業化、新型解決方案的研發以及相關服務業。“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水處理的投資將達到4300億元,市政污水處理領域將迎來4500億的投資,污水廠的擴能提標、污泥處置等需求將為水處理、水處理設備及技術公司的發展帶來機遇。其中作為水處理設備的核心部件之一,膜組件市場總量正在迎來快速擴張。據中國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國內膜產業總產值已經從1994年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近400億元。
而今年1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主要目標,紅線之一是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更高的利用效率,意味著對于水處理技術與裝備更高的要求,意味著水處理市場擁有著更多的成長空間。
國內水處理市場遠未達到飽和,業內專家預測,至2016年中國水處理市場將成為全球除美國以外的第二大市場。這吸引了陶氏、通用電氣、法國得利滿、德國西門子、新加坡凱發、美能等眾多國外膜組件及水處理設備生產商搶灘中國。
陶氏化學計劃其在新興市場水處理業務占全球銷售額的比重,從2008年的28%提升至2012年的35%,2015年公司水處理業務的銷售額將達到70億~80億美元,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翻番。
不僅僅是陶氏,納爾科、凱米拉、巴斯夫、亞什蘭、GE和愛森等跨國公司,正在強化其中國市場的布局和投入。
GE公司把中國視為重要的戰略市場,整合了中國水處理價值鏈包括設計、采購與施工(EPC)和運營與維護;通過其在華的兩家企業,提供從化學品生產到運營維護的服務;作為GE公司2010~2013年20億美元投資計劃的一部分,GE無錫工廠近期已將膜產能擴大了1倍。
全球泵業巨頭瑞士蘇爾壽公司在昆山投資1000億瑞士法郎(近6600萬人民幣)的新廠將要開業。該廠將以年產泵、攪拌器和壓縮機一萬臺,目標直指中國的廢水處理市場,并寄望未來大批量地出口亞洲其他國家。首席執行官克勞斯·史塔爾曼表示,“到2015年,僅解決廢水處理這一項問題,中國政府就需投資4500億元。這其中的市場潛力和吸引力,是我們如此關注中國的原因,我們戰略定位在中長期。”他說。
中國泵業協會出具的《中國水泵制造業戰略發展報告》中提到,國家將投入巨額環保資金新建2800萬噸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環保及城市自來水供應領域需要大型立式斜流泵、潛污泵、排污泵、大型軸流泵和S型泵等環保及水處理工程用泵約3萬臺左右。“現有的泵產品制造企業主要是來自海外的競爭威脅。中國水泵制造業面臨著國外跨國公司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
業內專家表示:“解決方案和現場服務已成為行業的全球趨勢,也是提升水處理化學品企業盈利水平的關鍵;有資料表明,一線企業解決方案和現場服務的相應毛利率會超過50%,二線企業為30%~40%。為確保競爭實力,順應對水處理化學品需求的轉變,跨國公司正在致力于開發整體解決方案和現場服務這些新形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