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軟件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發展和提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于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2000年以來,國務院先后發布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等方面給予了較為全面的政策支持。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步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和產業體系。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十一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充分發揮規劃對軟件產業的引導作用,及時制定和發布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信息安全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通過“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電子發展基金等手段,加大力度支持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關鍵軟件技術研發,組織實施試點示范工程,加快軟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十一五”期間,電子發展基金在軟件產業領域共安排資金9.31億元,帶動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投入資金超過75億元。
在“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有力推動下,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套件、中間件等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明顯提升,集成整合不斷深化,在黨政等關鍵部門、電子政務等重點領域以及電信、電力、郵政、制造等重點行業得到了較好應用。基礎軟件方面,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以及應用系統整合不斷深化,產品體系初步形成。互聯網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游戲軟件、安全軟件等領域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適應行業特點、技術先進的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市場份額逐步擴展。中小企業創新活躍,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迅速崛起。圍繞需求、統籌安排、急用先行,SOA、辦公軟件、移動互聯網軟件、軟件產品分類、ITSS等領域重點標準加快制定,信息技術服務標準驗證與應用試點取得積極進展。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應用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政府軟件正版化工作實現預期目標。企業積極運用知識產權手段,主動應對技術標準制約和市場競爭糾紛,維護合法權益。
隨著云計算等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信息技術服務業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從2002年的439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9504億元,10年間增長了21.6倍。2011年,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864和30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7%和42.2%,增速高于全行業10.4和10.1個百分點,兩者占比達到26.5%,比2010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嵌入式系統軟件實現收入2805億元,同比增長30.9%,比2010年同期高15.8個百分點。
2011年,我國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超過1.84萬億元,產業規模是2005年的4.7倍,同比增長32.4%,超過“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軟件產業占電子信息產業比重從2000年的5.8%上升到19.9%。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從業人數超過300萬人。軟件產業對社會生活和生產各個領域的支撐和帶動力持續增強,對重要信息系統和重大信息工程以及國家信息安全的支撐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