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新船價格走低,船東預付款比例降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航運市場持續低迷。
2011年開始,國際船舶市場又出現了新的現象,船舶新訂單以海洋工程裝備和大型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船訂單為主,而我國船舶企業在這些領域缺乏技術和建造優勢,許多大單被韓國、新加坡等國收入囊中。
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10月,全國造船完工量466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5%,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3.2%;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64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4.8%,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79.7%。截至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166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9.5%,比2011年底手持訂單下降22.2%,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3.5%。
在這種形勢下,能否向船東提供融資支持成為我國船企能否爭取到訂單的關鍵因素。
面對船舶業的困境,身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將支持我國船舶工業和航運業的發展作為業務重點,支持國內船廠爭取新訂單及順利交船的力度不斷加大。
廣義來說,船舶融資是指與船舶產品相關的一切金融服務。中國進出口銀行開辦的船舶融資業務傳統意義上包括出口船舶賣方信貸、出口船舶買方信貸、預付款保函業務3項。
近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傳統船舶融資信貸業務基礎上,陸續開展了沿海沿江船舶買方融資業務、船舶出口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船舶出口基地貸款、內銷遠洋船和海洋工程裝備流動資金貸款、船舶進口信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搭橋貸款)、船舶租賃融資貸款、船舶企業并購貸款以及供應鏈物流融資等新型信貸業務,船舶進出口項下保函、信用證業務及國際國內結算等中間業務。這些新貸款品種,對擴大國內船舶運力需求、支持骨干船廠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其中,中國進出口銀行充分發揮船舶工業融資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對船舶出口買方信貸的支持力度,通過“融資拉訂單”的模式幫助國內船廠爭取新造船訂單。同時,中國進出口銀行積極調整信貸政策,通過支持船廠承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引導船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中國進出口銀行通過對超大型集裝箱船和液化天然氣船的融資,打破了韓國在超大型集裝箱船上的壟斷,實現我國船企在液化天然氣船出口訂單上零的突破。
針對船東棄單現象,中國進出口銀行一方面幫助國內租賃公司收購棄船,另一方面積極嘗試通過船廠或船廠的股東提供備用租約或回購保證的增信方式為中小船東解決融資難題,并為太平洋造船集團以及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爭取了多艘船舶訂單。
與此同時,中國進出口銀行全面開啟與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等業界巨頭的合作。中國進出口銀行已分別與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簽署600億元銀企戰略合作協議,全力以赴幫助國內航運企業走出困境。
與商業銀行相比,中國進出口銀行享有與國家主權一致的國際信用評級優勢,該行發放的船舶貸款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同時,經過多年發展,該行培養了一批熟悉國際船東和船舶市場的專業人才,形成了覆蓋船舶買方信貸、船舶賣方信貸、中間業務以及項目評審、風險管理、行業研究和統計分析的專業化融資團隊,在國內船舶融資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用太平洋造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小雷的話說就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在船舶融資市場上是風向標,他們看好的項目一般都會被業內廣泛認可。”(記者劉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