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出臺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專家認為,從以上論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本次積極財政政策的側重點在民生。
董先安指出,目前,用于基礎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費用在中國財政支出中的比重最大,而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長期偏低。以教育支出為例,中國教育經費在2006年是全球總教育經費的0.78%,而人口則占世界總人口的近20%。近幾年還有不斷下降趨勢。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研究員陳步雷也認為,國家財政發揮作用的更廣闊空間在全民社會保障上。目前老百姓的后顧之憂太多,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都制約人們不敢消費。在外向型經濟調整的背景下,老百姓不敢消費將對經濟增長產生極大的制約作用。
陳步雷表示,中央財政可以借此次調整機會,在全民社會保障領域大有作為。對大病保險、養老保險等幾項涉及民生的基本保險的投入,明年的增量最少可以達到1萬億至1.5萬億元。中國目前的財政收入水平完全有這個實力。
他說,全民社會保險的覆蓋將對擴大內需產生巨大作用,保守估計將達到10倍的乘數效應,即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險投入1億元,居民消費可增加10億元。(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