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公司公布了其在中國工廠使用流水線機器人(300024)的計劃,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部分解決勞資糾紛問題。媒體推測富士康可能總計將采購最多達300萬臺機器人。鴻海精密發言人胡國輝指出,由于大部分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周期很短,所以機器人還不能全面取代流水線工人。
2009年以來,富士康的許多負面消息都與該工廠的員工管理方式和待遇問題有關。這些負面消息的結果之一就是其下屬各工廠出現“用工荒”現象。
富士康深圳工廠一位姓張的工人在過去的兩年里一直在這個工廠工作。他對記者說,在工廠經理開始部署機器人手臂向一個主板插入組件之后,他的一些同事最近已經被調到其它工作崗位。以前,這條生產線有大約20至30名工人。但是,在使用機器人后,工人減少到5名。這些工人僅負責按電鈕和監控機器。
郭臺銘的機器人大軍能否改變中國制造的面貌?
“我們必須開始在這個生產流程中增加更多的價值,否則,我們就很難吸引到年輕一代的工人。”郭臺銘在今年6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說,未來的自動化將消除長期以來分配給低工資勞動者的單調和重復性的工作。郭臺銘表示,他的目標是在5至10年內推出第一個全自動化的工廠,盡管這個戰略面臨一些障礙。例如,富士康發言人胡國輝對記者說,這種大規模的自動化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富士康已經決定采購目前最好的機器人。
富士康堅持稱,自動化對生產更高級的產品有幫助。機器人能夠完成以前由工人從事的一些危險和有害的工作。這還有助于緩解最近幾個月富士康員工不安于現有工作的情況,使富士康能夠為提高高級技術工人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