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自從富士康CEO郭臺銘宣布“百萬機器人”計劃后,一些工人已開始感受到了它的影響,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組裝線,如今縮減到了5人。不過,對于這個一直備受爭議的制造工廠而言,讓機器人“上崗”也許不僅僅是為了減少員工“騷動”和應對上漲的人力成本。
一位富士康前員工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富士康對于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研發涉及液壓緩沖、機械控制、信息控制等多項內容,“如果技術成熟推廣,富士康將可以出售整套自動化生產設備,郭臺銘的目標遠遠不只做一個代工廠”。
富士康會成為一家販賣機器人的高科技企業嗎?對此,富士康從來沒有明確的表態,不過記者在富士康的官方網站上看到,“科技轉型”作為富士康的重要目標已經成為被提及最多的字眼。
郭臺銘曾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裝配30萬臺機械臂,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要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并在數年內通過自動化消除簡單重復性的工序。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機械臂就出現在了富士康的一些生產線上,目前,這些媒體口中的“機器人”更多的是完成如移動元件這樣簡單、重復的任務。但富士康內部人士表示,“一旦技術積累、生產能力形成了,就可以定制生產。富士康也可以多一項業務,轉型設備商?!?
與飆升的人力成本相比,機器人同樣身價不菲。有分析師預計,建立自動化工廠所需的資本相關年度開支至少需要21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100億美元,而富士康此前的資本開支一直維持在30億美元左右。不過,機器人也可能給富士康帶來高額的回報。機器人代工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稱,2011年機器人銷售數量同比增長38%。大范圍采取機器人有助于降低全球生產成本,近日有消息稱,富士康有意將生產線擴展至北美市場,而自動化生產率的提高顯然是這一計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