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推進電價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的探索,卻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日前,國家電監會、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批準黑龍江開展電力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這是年內第二家、全國第七家獲批試點省份。在此之前,遼寧、吉林、福建、安徽、廣東、江蘇六個省份先后開展試點,但電量交易規模非常有限。同期,國家層面出臺十多份文件支持推進試點。
但據記者了解,目前電力大用戶直接交易只是象征性的推進,規模化發展面臨制度、行政管理上的障礙。
“象征性改革”
電監會一位熟悉黑龍江試點申報的官員告訴記者:“目前,電力改革的形勢并不樂觀,黑龍江試點獲批只是象征性改革。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的申請以及試點范圍擴大,都要取決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行政審批不可能形成制度性創新。
按照電力直接交易試點要求,黑龍江省內只有哈藥集團制藥總廠、雞西浩市新能源有限公司2家電力用戶與華電哈爾濱第三發電廠等11家發電企業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
而此前,東北電監局、黑龍江物價局、黑龍江工信委共同起草試點實施方案,并從新興產業和符合轉型升級發展要求的企業中選取11家能耗低企業,涉及光電子新材料、機車配給、大型機械制造、太陽能光伏材料等行業。
審批結果讓申報者失望。
12月11日,黑龍江工信委人士告訴記者,《關于黑龍江省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的紅頭文件尚未下發到相關處室,申報工作啟動至今已有一年。
“發改委對申報電力直接交易試點的用戶嚴格審核,能耗是重要指標。按要求,申報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不能超過全省(黑龍江)平均水平,否則一概不批準,不管申報企業是什么領域。”
上述黑龍江工信委人士如是說。
言外之意,發改委審核的一項指標是,看試點企業一度電可以創造多少產值。本報記者注意到,通知明確要求:“若需擴大試點范圍或增加試點企業,則需按程序報批后方可執行。”
上述電監會官員質疑道:“大用戶直購電本是一項市場化探索,卻納入行政審批的框架,企業自主交易權變成政府恩惠。國家部門要對參與試點交易的用戶一家家的審批,背離市場交易原則。電力的商品屬性完全被扼殺。”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發改委環資司、經濟運行局、價格司、能源局等多個部門參與試點項目的審批。
直購電交易規模小
電力大用戶直接交易是指在不改變現有電網體制的前提下,發電企業與用戶直接洽談電力價格和交易電量,公平開放電網,國家制定獨立輸配電價并實施監管。大用戶直接交易是售電和購電市場化探索,與“放開兩頭、監管中間”的改革思路相似。
電力專家姜紹俊認為:“電監會拋出直購電試點建議,是試探性改革。但試點容易造成假象,應該做統籌安排,分階段放開不同電壓等級和用電量用戶,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
今年以來,在經濟發展回落的格局下,電力供需相對寬松。火電發電量從今年4月份開始,連續負增長,電力裝機出現大量富余。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認為,這樣的市場形勢為電力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推廣。一方面,直購電的實施不會影響電力市場平衡,發電企業能者多勞;另一方面直購電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有利于各地經濟增長。
“但今年大用戶直購電規模沒有明顯提高。”上述電監會官員表示,由于涉及制度上的變革,電力直接交易難以大規模推進。2011年全國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81.94億千瓦時,不足全社會用電量千分之二。
制度上的變革是指,直購電將改變舊有電力交易運行模式。在現行制度下,電量分配掌握在各個省發改委、經委等部門,電網企業統一調度,國家調控電價,發電企業不具有自主交易權限。
“我國工業用電占70%以上,適合開展直接交易。一些部門簡單地認為大用戶直接交易就是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鼓勵高耗能企業發展,將大用戶直接交易與節能減排對立起來。”上述官員介紹。
但事實上,“如果鼓勵行業內相對能耗低、效率高、排放少的優勢企業發展,意味著擠壓落后企業的份額和生存空間,擇優汰劣,促進節能減排。”
業內人士的建議是,可以考慮優先選擇高新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具備產業比較優勢的地區、電力供需比較寬松的地區、能源資源富集的地區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整體設計,分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