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產能過剩市場開拓緩慢,國外面臨美國、歐盟、印度等國的輪番雙反。2012年,對于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最難熬的一年,這一年的冬天似乎來得尤其得早,也尤其的漫長。為了順利過冬,各光伏企業也是各出招數,力圖在這個奇寒無比的冬天幸存下來。這些招數或事出無奈、或理性規劃,雖然未必治根治本,但對于寒冬中的光伏企業來說,至少也增加了一些企業活下去的希望。以下,記者就帶您來盤點一下光伏企業的那些“過冬”招數。
招數一:裁員、減產
數據顯示,中國光伏企業前十強債務累計過千億人民幣,負債率過70%。為了應對強大的經濟壓力,一些企業不得不裁員、減產。雖實屬無奈,但在企業資金困頓難行只是,也未嘗不是一種斷臂求生的辦法。
代表企業:尚德電力、天合光能
9月12日,天合光能也表示,公司正實施精簡機構計劃,將在1850名管理員工中實施裁員,裁減人數約為200名。
9月17日,尚德電力宣布削減1/4光伏電池產能,1500名員工“絕大部分離職”。
招數二:賣地
在古代,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經常于經濟困頓之時賣房賣地以渡難關,這一古法在今天也依然不少見。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說,有得賣總比沒得賣好。因為有些人也許正因為有了這一筆資金可以讓自己的事業東山再起,度過難關。但是如果冬天太長,結果誰又能預料?
代表企業:賽維LDK
賽維很早以前就開始投資副業房地產,但也許賽維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就要靠賣掉這些副業來度過難關。9月17日,,江西賽維LDK宣布,公司已向所在地政府轉讓了部分房地產物業和土地使用權。只是轉讓價格因低于公司最初的評估價,而又產生了3050萬美元虧損。
招數三:海外辦廠&海外代工
面對美國高舉的反傾銷大棒,中國光伏企業除了積極抗辯,還有另一種應對方式,那就是到海外辦廠,或者將訂單轉到海外工廠,以規避高昂關稅。因為相對于光伏巨頭們的海外布局,更多光伏企業目前根本沒有條件(資金壓力巨大)去海外布點。因此,轉移訂單就成了一個變通手段。
代表企業:英利、尚德電力、中盛光電
10月中旬,英利綠色能源披露,公司將成為拉美迄今最大光伏電站的獨家組件供應商。英利董事長兼CEO苗連生認為,憑借這個項目的示范效應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贊助商的身份,英利未來有望在南美市場發展更好。
而尚德也表示,得益于公司全球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的強勢地位,仍可通過中國以外產能規避懲罰性關稅。
中盛光電表示,該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即已將部分美國訂單交由臺灣同行幫助代工。不過,相比國內的較低的成本,海外代工的成本要高出8%-10%左右。而現在,很多光伏企業的毛利率也只有這個數。
招數四:副業救企
數年前,光伏市場的輝煌曾經創造了許多暴富神話,英利、尚德正是這些神話的締造者。在光伏的光環退去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他們早已布局的一些副業也同樣不可小視。這些副業雖然未必有帶領光伏企業走出寒冬的力量,但多少也能為這些光伏巨頭帶來抵抗寒冬的溫暖力量,尤其是當這些副業經營的還蠻不錯的時候。
代表企業:尚德電力、英利
尚德掌門人施正榮,除了光伏事業,施正榮另外還控制了一家私募股權基金--上海尚理投資公司。另外,在文化產業上華錄百納(51.110,0.62,1.23%)也是尚理投資的得意之作。也許您沒有想到,我們所熟悉的《漢武大帝》、《媳婦的美好時代》、《王貴與安娜》、《雙面膠》、《紅樓夢》(新版)這些熱門電視劇竟然是尚德投資的吧。
而國內光伏巨頭英利集團很早就開始“不務正業”。除了我們熟知的地產、養殖、服裝、酒店行業,英利集團還賣起了橄欖油,做起了時髦的網購生意。